昔夢四首

無憀還有恨,惜別復傷春。 欲織紅鴛錦,親鏤綠玉塵。 扣雲通一語,燒燭掩孤顰。 虛負瑤華夢,年年芳意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憀(liáo):無聊,無以爲生或無所依賴。這裏指內心空虛煩悶。
  • 紅鴛錦:繡有鴛鴦圖案的錦緞,通常象徵美好愛情。
  • 綠玉塵:精美的玉石粉末。鏤,雕刻。親鏤綠玉塵,極言用心製作美好事物。
  • 扣雲:推測意思是向雲端傾訴,寓意藉助想象的途徑傳遞情感 。
  • 燒燭:點起蠟燭,常用來營造一種幽謐的氛圍,多與愁緒相關。
  • 孤顰:獨自皺眉,形容憂愁的神態。
  • 瑤華夢:美好的夢,瑤華指代美好。
  • 芳意:春意 ,也可象徵美好的心意、情懷。

翻譯

心中既感到無聊又滿懷遺憾,爲與友人(或愛人)的分別而痛惜,更因春天的流逝而暗自傷懷。曾經想要精心織就繡着鴛鴦的錦緞,親自雕刻精美的玉石。渴望能夠藉助雲端向遠方的人傳達一句話,夜晚點燃蠟燭,獨自皺眉,落寞憂愁。就這樣白白辜負了那美好的夢境,然而每年春天,新的春意依舊如期而來。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感傷情懷,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內心複雜的情感。開篇「無憀還有恨,惜別復傷春」直抒胸臆,點明詩人煩悶、遺憾的心境,以及因離別和春光消逝而痛苦的情感。中間「欲織紅鴛錦,親鏤綠玉塵。扣雲通一語,燒燭掩孤顰」幾句,則通過具體的行動和情景描寫,進一步深化這種情感。「織錦」「鏤玉」本是應該帶着美好期許去做的事,可一切卻只能在想象中進行;「扣雲通一語」體現出溝通之艱難,只能寄希望於虛幻的途徑;「燒燭掩孤顰」描寫出孤獨憂愁的姿態,畫面感十足,讓人感同身受。尾聯「虛負瑤華夢,年年芳意新」,將這種悵然若失推向高潮,美好夢境未曾實現,徒留年年的春意對照着內心的失落。整首詩語言優美含蓄,情感真摯哀怨,在古典意象中蘊藏着深深的無奈與眷戀,讀來令人動容。

曾習經

曾習經,字剛甫,號蟄庵,揭陽人。光緒庚寅進士。歷官度支部右丞。有《蟄庵詩存》。 ► 3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