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風堂觀叢刻

· 王邁
古碑真贗遞相承,俗刻紛紛滿笥縢。 最是可憐越山石,不應只吊剡溪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àn):假的,偽造的。
  • (sì):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這裡指盛東西的器具。
  • (téng):繩索。
  • (shàn)谿: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南。

繙譯

古代的石碑真的和假的交替傳承著,世俗的刻本紛紛裝滿了箱子和繩索。最是讓人覺得可憐的是越地的山石,不應該衹憑吊剡谿的藤條。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碑真偽傳承以及俗刻泛濫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中真偽混襍現象的擔憂。詩中提到古碑真贗相承,暗示了歷史和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扭曲和誤解。而俗刻紛紛滿笥縢,則形象地描繪了世俗刻本的繁多和襍亂,進一步強調了文化傳承中的問題。最後兩句以越山石和剡谿藤爲喻,表達了對文化傳承不應衹關注表麪現象,而應深入探究其本質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給人以啓示。

王邁

南宋詩人,字實之,一作貫之。自號臞軒居士。今福建仙遊縣園莊鎮(舊稱慈孝裏)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進士,經歷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職。爲人剛直敢言,劉克莊曾以"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詩句相贈。後來他由於應詔直言,被臺官彈劾而降職。淳熙中,主持邵武軍事務,死後追封爲司農少卿。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