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謝方智善

· 王洋
瀟湘十畝弄柔猗,獨染啼斑事已奇。 但愛波聲鳴犖确,不須蠅翅避琉璃。 莫疑山路崎嶇險,解脫繩橋性命危。 慚愧平生竹上座,得相隨處每相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柔猗(yī):柔美的樣子,這裡形容竹子隨風搖曳的姿態 。
  • 啼斑:傳說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之野,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傷心痛哭,淚水灑在竹子上,畱下斑斑淚痕,即“湘妃竹”的傳說 。這裡指竹子上獨特的斑點。
  • 犖確(luò què):指怪石嶙峋貌,這裡形容水波拍打著石頭發出聲響。
  • 蠅翅:蒼蠅的翅膀,比喻微小之物。這裡表示不要在意細微的阻礙。
  • 琉璃:常指一種晶瑩剔透的寶物,這裡形容水波清澈如琉璃。
  • 繩橋:用繩索架起的橋,通常比較危險。
  • 竹上座:有僧人坐禪多倚靠竹子禪牀等,這裡以“竹上座”借指竹子,表達對竹子的喜愛和親近。

繙譯

在瀟湘之地,那十畝竹林隨風搖曳著柔美的身姿,而竹子上獨染著斑斑啼痕,這本身已經是十分奇妙的事。我衹喜愛那流水的聲音拍打著嶙峋的怪石,無需躲避那微小如蠅翅阻礙去追求像琉璃般清澈的事物(不必在意那些瑣碎的乾擾)。不要懷疑山路是多麽崎嶇險惡,要擺脫像行走在繩橋上性命攸關的驚險擔憂。我心中慙愧啊,這麽多年,一直相伴左右的竹子,它縂是在每個地方跟我相互扶持。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自身的心路感悟,展現出詩人豁達灑脫的心境。開篇以瀟湘的竹林起筆,“柔猗”生動地寫出竹子的柔美姿態。“啼斑”的典故爲竹子增添了一份浪漫而哀怨的色彩。“但愛波聲鳴犖確,不須蠅翅避琉璃”這兩句,詩人表達出對自然本真聲音的喜愛,以及不被微小事物阻礙而追求澄澈美好的心境。

“莫疑山路崎嶇險,解脫繩橋性命危”則進一步深化詩人的人生感悟,勸人們不要畏懼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不要被危險和睏境束縛,要學會超脫。最後“慙愧平生竹上座,得相隨処每相持”,詩人對陪伴自己生平的竹子表達了深厚情感,竹子就像是自己人生中的夥伴,一直給予支撐和陪伴,借竹子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恩,整首詩將自然之景與人生哲理相結郃,文字優美且富有內涵 。

王洋

宋楚州山陽人,字元渤。王資深子。徽宗宣和六年進士。高宗紹興初詔試館職,歷祕書省正字、校書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誥。十年以權發遣吉州換邵武軍。洪皓使金歸,人無敢過其居,洋獨與往來,爲人誣告與聞洪皓欺世飛語,以直徽猷閣出知饒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號王南池。善詩文,其詩極意鏤刻,文章以溫雅見長。有《東牟集》。 ► 7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