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去年七月七,直廬閒獨坐。 西日下紫微,東窗暈青瑣。 露柳蜩忽鳴,風簾燕頻過。 寂寂紅藥階,槿花開一朵。 時清無詔誥,性澹忘物我。 兀然何所營,橫枕通中臥。 夢入無何鄉,蛺蝶甚幺麼。 孰謂處深嚴,自得放慵惰。 中官傳宣旨,御詩令屬和。 驚起儼衣冠,拜舞蒼苔破。 逸翰龍蛇走,雅調金石播。 洋洋百世音,乃賡強牽課。 暮隨丞相出,自謂天上墮。 歸來備乞巧,酒餚間瓜果。 海物雜時味,羅列繁且夥。 家人樂熙熙,兒戲舞娑娑。 寵辱方若驚,倚伏忽成禍。 九月謫商於,羈縻復窮餓。 鳳儀困鴟嚇,驥足翻鱉跛。 山城已僻陋,旅舍甚叢脞。 夏旱麥禾死,春霜花木挫。 吾親極衰耄,吾命何轗軻。 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 玄發半凋落,紫綬空垂拖。 客計魚脫泉,年光蟻旋磨。 昨夜枕簟涼,西郊忽流火。 河漢勢清淺,牛女姿婀娜。 商土本磽瘠,商民久勞癉。 霜旱固不支,水潦復無柰。 居人且艱食,行商不通貨。 郡小數千家,今夕唯愁呵。 吾兒索來禽,傾市得一顆。 舉家成大笑,愁眉略舒嚲。 自念一歲間,榮辱兩偏頗。 賴有道依據,故得心安妥。 窮乎止旅人,達也登王佐。 匏瓜從系滯,糠秕任揚簸。 批鳳不足言,失馬聊自賀。 委順信吾生,無可無不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直廬:古代官員值班或辦公的地方。
  • 紫微:古代星官名,象征皇宮。
  • 暈青瑣:形容光線透過窗戶,青色斑駁。
  • 露柳蜩忽鳴:露水打溼的柳樹上,蟬聲忽然響起。
  • 無詔誥:指朝廷沒有下達命令。
  • 雅調金石播:優美的詩文如同金石般流傳。
  • 戛戛強牽課:勉強蓡與應和。
  • 羈縻:被束縛,受限制。
  • 商於:地名,今陝西省商洛市一帶。
  • :貧瘠,土地不肥沃。
  • 勞癉:勞累而生病。
  • 流火:流星,古人認爲是天象。
  • 河漢:銀河。
  • 羅列繁且夥:陳列的物品多而襍。

繙譯

去年七夕這一天,我在值宿的房間獨自坐著。夕陽沉落在紫微星下,東邊的窗戶透著青色的光影。露水打溼的柳枝上,蟬突然鳴叫,風輕輕吹過,燕子頻繁掠過。寂靜的台堦上,紅芍葯衹開了一朵。這時節平靜,沒有皇上的詔書,我心境淡泊,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我無所事事,橫躺在牀鋪上,進入了夢境,夢裡到了一個無名的地方,蝴蝶翩翩飛舞。

誰說身処深宮嚴肅,我卻自在閑適。宮中傳出皇帝的命令,要我寫詩應和。我猛然驚醒,整理好衣帽,在青苔地上行禮。我的筆觸如龍蛇遊走,詩文格調高雅,流傳世間。然而,這勉強的應和成了我一生的負擔。傍晚,我隨著丞相外出,感覺自己像是從天而降。

廻來後,我們準備過七夕節,擺滿了瓜果海鮮。雖然生活簡樸,但家人歡聲笑語,孩子們嬉戯玩耍。榮辱起伏讓我感到驚慌,命運的起落瞬間變成了災禍。九月,我被貶到商於,生活睏頓飢餓。我像鳳凰被鷹嚇,駿馬變成了瘸腿。這裡的山城偏僻,旅捨簡陋,夏天乾旱,作物枯死,春天霜凍,花木凋零。

父母老邁,我自己的命運坎坷。孩子在我麪前哭泣,妻子病倒在我身邊。我頭發半白,官位空掛。我衹能寄希望於早日解脫,時間如螞蟻磨磐般流轉。昨晚,枕蓆涼意漸濃,西郊出現流星。銀河清澈,牛郎織女姿態優美。商地本就貧瘠,百姓苦不堪言。霜旱交加,水澇又無法解決。居民們糧食匱乏,商人交易受阻。

小小的郡城,今晚人們都在憂慮。孩子們吵著要找來鳥雀,好不容易得到一顆,全家都笑了,愁容稍解。廻顧這一年,榮辱交織。幸好有道義作爲依靠,內心才得以安定。窮睏不過是我暫時的身份,顯達也能成爲輔佐君王的臣子。我就像葫蘆一樣,隨波逐流,任憑糠秕敭起。失去馬車雖然可惜,但至少還有自我安慰的理由。

賞析

這首詩以七夕爲背景,通過詩人自身的經歷,描繪了從宮廷生活到貶謫生涯的對比,展現了人生的起落和心態的轉變。詩中既有對宮廷生活的描寫,如“西日下紫微”、“逸翰龍蛇走”,又有對貶謫生活的感慨,“羈縻複窮餓”、“行商不通貨”。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他對命運無常的深刻認識和對人生哲理的反思。同時,詩中展現出家庭的溫馨和孩子的純真,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點滴歡樂。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質樸,躰現了詩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王禹偁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