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柴殿院
南面修文德,東吳納土疆。
蒼生思撫育,丹詔擇循良。
烏府官新轉,龍頭桂舊香。
渡江驄馬瘦,垂地繡衣長。
綸閣材知屈,蘇臺俗必康。
恩流一車雨,威凜柏臺霜。
休假尋山寺,行春泊野塘。
白公是前政,魯望有維桑。
求瘼心雖切,頤神道豈妨。
煎茶虎丘井,搗藥木蘭堂。
筍蕨供家饌,園林著道裝。
擊筇教鶴舞,收橘待僧嘗。
迎使朝衣穩,娛賓綺席張。
犬聲銷巷陌,鶯舌動笙簧。
冷句題秋葉,孤琴貯夜囊。
歌樓寒月白,飲舫晚波涼。
官業除苛法,家風襲雅章。
豸冠危肅物,象簡醉橫牀。
熊軾淹寧久,鰲頭譽轉芳。
南園休命侶,北闕即徵黃。
清貴容誰見,遭逢合自強。
字人叨屬邑,畏德每循牆。
名品知懸隔,孤危俟薦揚。
折腰休太息,青眼異尋常。
岱嶽容拳石,滄溟納濫觴。
扶搖如借便,羽翼必高翔。
從事員多闕,徒勞跡可傷。
金臺雖載築,珠履未成行。
始隗前言在,依劉後進光。
免教青史上,徒美一燕王。
拼音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