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省中:宮中。
- 霏霏(fēi fēi):雨雪紛紛揚揚的樣子 。這裏形容雨下得密集。
- 連晝復連宵:從白天一直連着夜晚。
- 紅藥:芍藥花。
- 御溝:流經皇宮的河道。
- 拂檐遮檻(jiàn):柳樹的枝條輕拂着屋檐,遮擋着欄杆 。
翻譯
細密的小雨從白天一直下到夜晚,連綿不斷。紅色的芍藥花和青色的苔蘚,在雨中都顯得寂寞冷清。只有流經皇宮的河道堤岸上的柳樹,那細長的柳枝輕拂着屋檐,遮擋着欄杆,姿態嬌柔,美不勝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宮中苦雨圖。開篇「霏霏連晝復連宵」,直接寫雨,通過「連晝復連宵」強調了雨持續時間之長,營造出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而「紅藥蒼苔也寂寥」,將視角轉向庭院中的芍藥和苔蘚,「寂寥」賦予它們人的情感,雨幕中它們孤獨冷清,讓人感受到環境的幽靜和清冷。最後的「唯有御溝堤畔柳,拂檐遮檻不勝嬌」,把視線拉到御溝畔柳,與前面寂寥的紅藥蒼苔形成鮮明對比。柳枝輕盈嬌柔,在雨中別具姿態,有着別樣的生機與活力,這棵柳樹在沉悶的雨中猶如一抹亮色,爲整個畫面增添了靈動之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作者在單調環境中偶然所見美好帶來的一絲欣慰與驚喜之情 。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