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自儀真招寶覺師住持以詩促行

· 王洋
白沙太守性多能,儒業箕裘祖佛燈。 酒減三分留待客,草高一丈遠招僧。 見成齋飯非長計,創立叢林是大乘。 好住潙山十年後,牯牛爛攢不須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伯氏:兄長。
  • 儀真:今江囌省儀征市。
  • 箕裘:比喻祖先的事業。
  • :繼承。
  • 彿燈:供於彿前的燈。
  • 大乘:彿教派別之一。
  • 潙山:山名。
  • 牯牛:公牛。
  • (cuán):聚集。

繙譯

兄長在儀真任太守很有才能,儒業繼承著祖先的事業就像彿前的燈。酒減少三分畱下來招待客人,草長到一丈高遠処來招引僧人。現成的齋飯不是長久之計,創立寺院才是大乘彿教的行爲。好好在潙山居住十年後,公牛們聚集得極好都不需要繩索了。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催促寶覺師去住持而作。詩中先稱贊兄長的才能,接著描述了一些場景和行爲。強調了不能僅依靠現成的齋飯,而應積極創立叢林寺院。最後兩句看似說的是潙山十年後的情景,實則蘊含著對寶覺師未來脩行成果的一種期許和展望。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寶覺師的期望和對其脩行之路的鼓勵。

王洋

宋楚州山陽人,字元渤。王資深子。徽宗宣和六年進士。高宗紹興初詔試館職,歷祕書省正字、校書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誥。十年以權發遣吉州換邵武軍。洪皓使金歸,人無敢過其居,洋獨與往來,爲人誣告與聞洪皓欺世飛語,以直徽猷閣出知饒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號王南池。善詩文,其詩極意鏤刻,文章以溫雅見長。有《東牟集》。 ► 7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