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

· 邵雍
洛陽自爲都,二千有餘年。 舉步圖籍中,開目今古間。 西北岌宮殿,東南傾山川。 照人伊洛清,迎門嵩少寒。 水竹最佳處,履道之南偏。 下有幽人室,一徑通柴關。 蓬蒿隱其居,藜藿品其餐。 上親下妻子,厚薄隨其緣。 人雖不堪憂,己亦不改安。 閱史悟興亡,探經得根源。 有客謂予曰,子獨不通權。 清朝能用才,聖主正求賢。 道德與仁義,不徒爲空言。 功業貴及時,何不求美官。 上食天子祿,下拯蒼生殘。 通衢張大第,負郭廣良田。 朱門爛金紫,青樓繁管絃。 外廄列肥駿,後庭羅纖妍。 入則坐虛堂,出則乘華軒。 冠劍何燁燁,氣體自舒閒。 高談天下事,廣坐生晴煙。 人莫敢仰視,屏息候其顏。 此所謂男子,志可得而觀。 又何必自苦,形容若枯鱣。 道古人行事,拾前世遺編。 而臨水一溝,而愛竹數竿。 此所謂匹夫,節何足而攀。 予敢對客曰,事有難其詮。 身非好敝縕,口非惡珍羶。 豈不知系匏,而固辭執鞭。 蓋懼觀朵頤,敢忘賁丘園。 深極有層波,峻極有層巔。 履之若平地,此非人所艱。 貧賤人所苦,富貴人所遷。 處之若無事,此誠人所難。 進行己之道,退養己之全。 既未之易地,胡爲乎不堅。 敢謂客之說,曾無所取焉。 猗嗟乎玉兮,產之於荊山。 和氏雖雲知,楚國未爲然。 污隆道屈伸,進退時後先。 苟不循此理,玉毀誰之愆。 道之未行兮,其命也在天。 近日遊三城,薄言尚盤桓。 當世之名卿,加等爲之延。 或清夜論道,或後池漾船。 數夕文酒會,有無涯之歡。 十月初寒外,萬葉清霜前。 歸來到環堵,竹窗晴醉眠。 仰謝君子知,代書成此篇。
拼音
邵雍

邵雍

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天聖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於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歲,遊歷河南,因將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內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爲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爲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諡康節。 ► 14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