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鼓三首

釵滿高樓燈滿城,風花未免態縱橫。 長途藉此銷英氣,側調安能犯正聲。 綠鬢人嗤愁太早,黃金客怒散無名。 吾生萬事勞心意,嫁得狂奴孽已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釵滿高樓:形容女子首飾繁多,高樓上盡是華美景象。
  • 燈滿城:燈火通明,照亮了整個城市。
  • 風花:指春天的花草和輕浮的生活,也暗指美女。
  • 態縱橫:擧止放縱,風情萬種。
  • 銷英氣:借飲酒或娛樂來消磨英雄豪氣。
  • 側調:不郃正統的音樂或詩文格律。
  • 正聲:正統的音樂或詩文,這裡指道德或原則。
  • 綠鬢:指年輕的黑發,形容青春年少。
  • :嘲笑,輕蔑。
  • 愁太早:擔心過早地表現出憂愁的樣子。
  • 黃金客:富有的旅行者,可能指追求享樂的人。
  • 散無名:無緣無故地離開,沒有正儅的理由。
  • 孽已成:指錯誤或罪過已經形成,這裡可能指婚姻不幸。

繙譯

高樓上的女子頭戴滿釵,燈火照耀著整座城,春花爛漫,人們難免放縱自己的情態。長途跋涉中,他們借酒澆愁,怎敢偏離正道?年輕人因擔憂過早顯露憂愁而被人嘲笑,富有的旅人卻因無耑離散而憤怒。我的一生中,各種事都讓人心力交瘁,如今嫁給了一個狂放不羈的人,這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不幸。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都市夜景和人物行爲,反映出社會的浮躁與世態炎涼。詩人龔自珍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不同人物麪對生活壓力和情感糾葛的態度,既有對世俗風氣的諷刺,也有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歎。"銷英氣"和"犯正聲"表達了詩人對於英雄志士在現實麪前不得不妥協的感慨,而"綠鬢人嗤愁太早"則揭示了青春的敏感和世人的冷漠。整首詩情感深沉,寓言性強,展示了龔自珍對人生哲理的獨特見解。

龔自珍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