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桐封之役將出都門餘士翹以謁選來餘候命留滯士翹補官司教北流乃先餘行悵然賦此
君來謁選我思歸,同在金門賦式微。
我滯剪桐秋欲老,君栽穠李雨初霏。
北流應逐三湘遠,南徙先分一雁飛。
不是孤尊今戀別,離心直伴到親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選(yè xuǎn):官吏赴吏部應選。
- 式微:《詩經·邶風》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後用以表示事物由盛而衰,有「衰敗」「沒落」之意,此處表示有歸隱之心。
- 剪桐:周成王桐葉封弟的典故,後用「剪桐」代指分封。這裏借指自己等待朝廷任命。
- 穠李(nóng lǐ):華美的李樹,此處喻指士翹將赴任的美好前景。
- 親闈(qīn wéi):父母所居的內室,也指父母。
翻譯
你爲應選官職而來,我卻想着歸去,我們同在朝廷都有了歸隱之心。我等待任命停滯不前,如秋意漸濃般心中焦慮,而你將赴任之地如李樹開花般美好,如今那兒細雨初停。你要去的北流之地應會隨着三湘水遠去,而你先行南遷,如同一隻孤雁先飛。並非是此刻我因這一杯酒而眷戀離別,而是我的離愁之心會一直伴隨你到達父母身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韓日纘在將出都門之時所作,表達了他與餘士翹各自的心境和離別的情感。詩的開頭就點明瞭兩人不同的處境和共同的歸隱之心,形成了一種對比。接下來,詩人用「剪桐秋欲老」形容自己等待任命的焦急,用「穠李雨初霏」描繪餘士翹赴任之地的美好,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北流應逐三湘遠,南徙先分一雁飛」形象地表達了兩人即將分別,去向不同的地方。最後,詩人強調離別並非只是因爲眼前的酒,而是內心的離愁會一直伴隨着對方,直到回到父母身邊,體現了深厚的友情和對親情的牽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用典恰當,將離別之情與人生感慨融爲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