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

侷促真如蝨處褌,思乘春浪到龍門。 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華年逐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遇有殊恩。 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侷促:形容處境拘束、不自由。
  • 蝨處褌(kūn):蝨子處在褲子裏,比喻處境侷限、窘迫。褌,褲子 。
  • 春浪:指春天的江水浪潮,此處借指科舉考試。
  • 龍門 :在古代,黃河的龍門被視爲鯉魚跳躍化龍之處,比喻通過科舉考試獲得成功或進入富貴榮耀的境地。
  • 矜(jīn)科第:以科舉及第而驕傲自滿。矜,自誇、得意。
  • 華年:美好的年華,青春時光。
  • 逐水源:追尋理想的目標,這裏可以理解爲追求自己的志向。
  • 棖(chéng)觸:觸動、感觸。

翻譯

我長久以來困在侷促境地,就像蝨子被困在褲中不得自由,心中一直渴望着能趁着春日的江水浪潮,像鯉魚一樣躍上龍門。看到許多同輩分的人以科舉及第而沾沾自喜,我卻已過了青春美好的年紀,但仍執着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志向。「功名」這兩個字讓我心中滿溢熱血,在半生的經歷中,我有幸得到他人特別的知遇之恩。在寂靜的夜裏聽到雞叫聲,心中壯志被深深觸動,我要記住眼前秋風吹拂的時刻,擦乾傷心的淚痕,勇往直前。

賞析

這首詩是李鴻章的內心表白之作。開篇以「侷促真如蝨處褌」形象地描繪出自己當時所處的壓抑、困窘的處境,生動又引人聯想。「思乘春浪到龍門」則直接抒發了他渴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追求成功的強烈願望,展現出積極進取的姿態。頷聯通過「許多同輩矜科第」與「已過華年逐水源」形成對比,一方面寫出他人因科舉得意的狀態,一方面突顯自己即便年華流逝,仍不放棄理想追求,塑造出其獨特的堅毅品性。頸聯「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遇有殊恩」,將功名帶來的激勵與對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緊密交融,使情感表達更爲深厚。尾聯「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營造出一種豪邁且悲壯的氛圍,聽到雞鳴便壯志萌生,又要在秋的氛圍裏擦乾淚水奮然前行,生動地表達出詩人雖歷經坎坷但仍胸懷壯志、勇往直前的決心,也流露出其在複雜人生道路上的感慨與堅定。整首詩情感真摯且脈絡清晰,語言質樸卻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現了李鴻章在特定人生階段的精神風貌和複雜心境 。

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作爲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爲“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爲“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爲“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爲“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