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大雨歌
燕山五六月,氣候苦不常。
積陰綿五旬,畏景淡無光。
天漏比西極,地溼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
七月二日夜,天工爲誰忙。
浮雲黑如墨,飄風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爲低昂。
勢如蛟龍出,平陸俄懷襄。
初疑倒巫峽,又似翻瀟湘。
千門各已閉,仰視天茫茫。
但聞屋側聲,人力無支當。
嗟哉此圜土,佔勝非高岡。
赭衣無容足,南房並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東箱。
桎梏猶自可,凜然覆穹牆。
嘈嘈複雜雜,烝汗流成漿。
張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長。
南冠者爲誰,獨居沮洳場。
此夕水彌滿,浮動八尺牀。
壁老如欲壓,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遙遊帝鄉。
百年一大夢,所歷皆黃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遺忘。
雄雞叫東白,漸聞語聲揚。
論言苦飄揚,形勢猶倉黃。
起來立泥塗,一笑褰衣裳。
遺書宛在架,吾道終未亡。
拼音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爲帝,堅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爲元軍所敗,退入廣東。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