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 其二次韻彌大梅花

· 史浩
對竹擘吟箋,正是賞梅時節。便把這些清致,作東湖三絕。 帝家金鼎待調羹,何似且休折。卻愛玉樓清弄,褪霏霏香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ò):分開,這裏指展開或鋪開。
  • 吟箋:詩箋,用於寫詩的紙張。
  • 賞梅時節:指冬季,尤其是農曆十二月,梅花盛開的時候。
  • 清致:清雅的情致,此處指梅花的高潔氣質和香氣。
  • 東湖三絕:東湖,可能是指某個著名的景點或史浩自己的作品集,這裏借用以讚美梅花。
  • 帝家金鼎:指宮廷中的烹飪器具,喻指朝廷重任。
  • 調羹:調和食物,比喻治理國家或處理政務。
  • 何似且休折:意思是不如暫時不要採摘,讓梅花自然開放。
  • 玉樓:此處指華麗的樓閣,也可能象徵清雅的環境。
  • 清弄:清風輕拂,此處形容微風吹動梅花的景象。
  • 褪霏霏香雪:形容梅花花瓣輕輕飄落,如雪一般潔白。

翻譯

對着竹林展開詩箋,恰好是欣賞梅花的佳時。就把這清雅的意境,作爲東湖的三首絕妙詩篇吧。 朝廷的重任如同等待烹飪的金鼎,哪裏比得上讓梅花靜靜地綻放?我更喜歡那玉樓前的清風搖曳,看着梅花片片如香雪般悄然飄落。

賞析

史浩這首詞以賞梅爲題,通過對梅花的細膩描繪,寄寓了自己對高潔品性的追求和對官場沉浮的淡然態度。他將梅花與詩文相結合,視爲清雅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暗示了不願涉足繁雜政事的隱逸之情。"帝家金鼎待調羹,何似且休折"一句,運用了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於放棄世俗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嚮往。整首詞意境優美,語言清新,展現了詞人超脫塵俗的審美情趣。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爲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爲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爲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諡文惠,改諡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峯真隱漫錄》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