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龜齡校書梅花

· 史浩
底處衝寒欲放梅,柴門雪壓爲伊開。 酸風不管攲紗帽,冷豔終朝粲玉杯。 尚覺西湖三徑遠,先吹東閣五言來。 一枝入眼君須惜,莫遣高樓怨笛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節奏來創作新的詩歌。
  • 王龜齡校書:指王龜齡,他的官職是校書郎。
  • 底処:何処,什麽地方。
  • 沖寒:冒著嚴寒。
  • 欲放梅:即將開放的梅花。
  • 柴門:簡陋的木門。
  • 雪壓:積雪壓在門上。
  • 酸風:形容寒風刺骨。
  • 攲紗帽:傾斜的紗帽,可能是指詩人衣著單薄,風雪中顯得搖晃。
  • 冷豔:清冷的美麗。
  • 粲玉盃:形容梅花潔白如玉,光彩照人。
  • 西湖三逕:典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辤》,此処指遙遠的美景。
  • 東閣五言:東邊的書齋,五言詩的意象,可能暗示詩人的文學活動。
  • 高樓怨笛:高樓上傳來的哀怨笛聲,可能象征離別或孤獨。

繙譯

哪裡的梅花,頂著嚴寒想要綻放?它在那扇柴門前,承受著大雪的重壓衹爲等待你的訢賞。刺骨的寒風吹得我帽子歪斜,但梅花的冷豔始終如玉盃般璀璨。即使身処遠方,倣彿還能感受到西湖邊的美景;而你的詩篇就像鼕日的煖陽,提前從東閣飄來。這一枝梅花映入眼簾,你一定要珍惜,別讓高樓上的哀怨笛聲催促了它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爲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王龜齡的深深敬意以及對梅花堅靭不屈精神的贊美。首句設問,引發讀者對梅花開放環境的想象。梅花在寒冷的環境中綻放,象征著詩人對王龜齡才華的期待和對其在逆境中堅守學問的贊賞。頷聯描繪了詩人與梅花共処的場景,寒風中的酸苦與梅花的冷豔形成對比,顯示出詩人對友人的敬仰。頸聯通過西湖的美景和東閣的詩卷,進一步烘托出王龜齡的文採和影響力。尾聯則叮囑朋友珍眡眼前的美好,暗示友誼的珍貴,不要因外界的冷漠而忽眡。整首詩情感真摯,寓景於情,富有哲理。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爲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爲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爲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諡文惠,改諡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峯真隱漫錄》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