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歲暮雜感四首

病骨悲殘歲,歸心落暮潮。 正聞烽火急,休道海門遙。 蜃市連雲幻,鯨濤挾雨驕。 舊慚持漢節,才薄負中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庚子: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 37 年稱「庚子年」。
  • 歲暮:一年將盡的時候,指農曆年底。
  • 殘歲:殘年,歲末。
  • 暮潮:傍晚的潮水。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時所燒的煙火。
  • 海門:海口,內河通海之處。
  • 蜃(shèn)市:即海市蜃樓。
  • 鯨濤:驚濤,巨浪。
  • 漢節:漢代使臣所持的節,由皇帝授予,是國家的象徵,用來代表皇帝的身份,也代表國家的權威。

翻譯

我這病弱的身體悲嘆着殘年時光,歸心似箭如同那傍晚的潮水。正聽聞烽火緊急傳來,不要說那海口是多麼遙遠。海市蜃樓連接着雲朵虛幻縹緲,巨浪挾帶着雨水肆意張狂。過去常慚愧手持着漢節,才能淺薄有負於朝廷。

賞析

這首詩既表達了林則徐對自己病體和時光流逝的感慨,又展現了當時局勢的緊張和動盪。詩中通過「病骨」「殘歲」等詞彙烘托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而「歸心落暮潮」生動地寫出了他急切的歸鄉之情。「烽火急」則凸顯了局勢的危急。「蜃市連雲幻,鯨濤挾雨驕」以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描寫,展現出自然景象的變幻和波濤的洶涌,似乎也暗喻着世事的無常和艱難。最後兩句體現了林則徐的自謙與對朝廷的忠誠和責任感。整首詩情感深沉複雜,兼具對個人處境和國家命運的思索。

林則徐

林則徐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峯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