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秋思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脩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裏,九月衣裳未翦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劇:泛指繁忙的街道,讀作「wǔ jù」。
  • 車聲隱若雷:車聲隱隱像雷聲。
  • 北邙(běi máng):山名,在洛陽東北,漢魏以來,王侯公卿多葬於此,這裏泛指墓地。
  • (zhǒng):墳墓。
  • :外城。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

翻譯

繁華的街道上車聲隱隱像雷聲,往北邊的邙山看去,只見衆多的墳墓堆積。 夕陽似乎在勸我登上高樓,山色帶着秋意圍繞着城郭涌來。 天氣極其寒冷,卻找不到修長的竹子可以依靠,心中愁苦,想購買白楊栽種。 一家人都在不安的風聲中,九月的衣裳還沒有裁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京城秋日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描寫車聲如雷和北邙山上的墳墓,展現出京城的繁華與生命的無常形成的鮮明對比。頷聯中,夕陽勸客登樓,山色將秋繞郭,富有意境地表現出秋天的到來和作者內心的某種觸動。頸聯寫寒冷中無竹可倚,愁緒中想買白楊栽種,進一步烘托出作者的孤獨和愁苦。尾聯則道出全家都在不安的境況中,連九月的衣裳都未剪裁,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現實的憂慮。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