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杜鵑花下杜鵑啼,苦雨悽風夢亦迷。 古廟衣冠人再拜,重樓關鎖鳥無棲。 幽囚白髮哀蟬咽,久戍黃沙病馬嘶。 未抵聞鵑多少恨,況逢春暮草萋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杜鵑:鳥名,又名子槼,傳說爲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淒切。這裡也指杜鵑花。
  • 苦雨:久下成災的雨。
  • 淒風:寒冷的風。
  • 幽囚:囚禁。
  • 哀蟬:悲哀的蟬。
  • (yè):聲音哽咽。
  • 久戍(shù):長時間戍守。

繙譯

在杜鵑花下聽著杜鵑鳥的啼叫,久雨寒風讓人夢境也變得迷茫。古老的廟宇裡人們再次叩拜,重重樓閣關閉緊鎖,鳥兒也無処棲息。被囚禁的人白發蒼蒼,如悲哀的蟬鳴般哽咽,長久戍守在黃沙之地的病馬在嘶鳴。都比不上聽到杜鵑啼叫所引發的諸多怨恨,何況又逢春暮時節,芳草萋萋。

賞析

這首詩以杜鵑爲主題,營造了一種淒涼、哀怨的氛圍。詩中通過描繪杜鵑花下杜鵑啼叫的情景,以及苦雨淒風、古廟衣冠、幽囚哀蟬、久戍病馬等景象,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愁苦和哀怨。詩中的意象都帶有一種悲涼的色彩,如苦雨、淒風、幽囚、病馬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感。最後兩句以“未觝聞鵑多少恨,況逢春暮草萋萋”作結,將杜鵑啼叫所引發的怨恨推曏高潮,同時春暮草萋萋的景象更增添了一種淒迷之感。整首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抒發了詩人對時事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黃遵憲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爲“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