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送史庸庵赴補北上

· 黃永
先生那得高眠也。且爲蒼生一起。正五月、嫩晴天氣。門外柳濃波翠。兩載朱幡,三年黃綬,總是心如水。驪唱罷,琴鶴蕭然,欸乃扁舟,月色江聲相倚。 最牽情,歸來曾賦,幾點鷺朋鷗伍。白社清吟,蘭亭高會,事事關人意。看縱橫、斑管烏絲,疏狂餘幾。喜今朝,柔鄉翠國,別有一番風味。月底笙簫,風前蘭麝,望裏神仙侶。只高陽舊伴,醉踏漁舟歸去。
拼音

黃永

黃永是清初詞人,與陳維崧、董以寧、鄒祗謨時合稱“毗陵四子”,字雲孫,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刑部員外郎。黃永《溪南詞》以日常生活爲主要題材,語言清淺淡雅,與內容相得益彰。藝術手法上以化用典故爲住,其思想受老莊理論影響較大。這與其十八年因奏銷案罷歸還鄉有莫大的聯繫。《溪南詞》中用了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格式,其中長調、小令居多。《溪南詞》中的長調大多作於中年放廢之後,不僅存留數量較多,且具有明顯的向稼軒詞學習的痕跡:在內容上,多表現壯志銷磨的憤懣,以悲慨豪放爲主要風格;同時,又寫有許多農村詞,並在詞中表現出諧謔的一面;在寫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經史典故,具有稼軒“以文爲詞”的特點。這些都是黃永長調詞中“稼軒風”的明證,從中正可窺見清初“稼軒風”在詞壇重振之一斑。 ► 1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