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脣 · 小閣

· 黃永
夏日方長,科頭羽扇頻來往。小亭幽敞。茶沸松風響。 隔岸垂楊,對坐黃鸝講。還堪賞。簾鉤初上。欸乃漁翁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科頭:不戴帽子。科,這裡指不束發的樣子。
  • 幽敞:幽靜寬敞。
  • 欸迺(ǎi nǎi):搖櫓的聲音。

繙譯

夏天的日子正長,不戴帽子拿著羽毛扇頻繁地來來往往。小小的亭子幽靜寬敞。煮茶的水沸騰伴隨著松風作響。 對岸的垂楊,對著坐的黃鸝在鳴叫。還很值得訢賞。簾鉤剛剛掛起。搖櫓的聲音是那漁翁的槳聲。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夏日悠閑的景象。上闋通過“夏日方長”交代了季節和時間背景,“科頭羽扇頻來往”展現出一種自在隨意的狀態,“小亭幽敞,茶沸松風響”則營造出一個甯靜且愜意的場景。下闋“隔岸垂楊,對坐黃鸝講”將垂楊與黃鸝相對的畫麪生動地展現出來,富有生機與詩意。最後“簾鉤初上。欸迺漁翁槳”,簾鉤初掛,伴著漁翁的槳聲,增添了一份悠閑和甯靜的氛圍。整首詞意境清新自然,讓人感受到夏日的美好與甯靜,以及那份遠離喧囂的閑適之情。

黃永

黃永是清初詞人,與陳維崧、董以寧、鄒祗謨時合稱“毗陵四子”,字雲孫,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刑部員外郎。黃永《溪南詞》以日常生活爲主要題材,語言清淺淡雅,與內容相得益彰。藝術手法上以化用典故爲住,其思想受老莊理論影響較大。這與其十八年因奏銷案罷歸還鄉有莫大的聯繫。《溪南詞》中用了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格式,其中長調、小令居多。《溪南詞》中的長調大多作於中年放廢之後,不僅存留數量較多,且具有明顯的向稼軒詞學習的痕跡:在內容上,多表現壯志銷磨的憤懣,以悲慨豪放爲主要風格;同時,又寫有許多農村詞,並在詞中表現出諧謔的一面;在寫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經史典故,具有稼軒“以文爲詞”的特點。這些都是黃永長調詞中“稼軒風”的明證,從中正可窺見清初“稼軒風”在詞壇重振之一斑。 ► 1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