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口占:指即興作詩詞,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 東州:地名,具體所指需結合詩人經歷判斷,可能是指他任職或生活過的某個地方。
- 侵銀燭:這裏「侵」有漸近之意,「銀燭」指白色的蠟燭,「侵銀燭」意思是餞行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
- 臨岐:來到岔路口。「岐」同「歧」,指岔路。
- 玉羈(jī):華麗的馬籠頭,這裏代指馬。
- 蒙山:山名,在今山東省境內。
- 馬耳:山名,在山東省諸城市西南,與蒙山可能有一定聯繫,也許是詩人旅途中熟悉的地方。
- 沂水:河流名,源出山東省曲阜縣東南的尼山,西流經兗州等縣,入運河。
- 河淇:應分別指黃河和淇水。淇水,古爲黃河支流,約在今河南省北部 。
- 紅藥枝:紅色芍藥花的花枝 。
翻譯
在東州不知不覺已經度過了兩年時光,直到要離去的時候,才深深感受到這裏濃濃的人情。 連日來人們爲我餞行,一直到深夜燭光搖曳。到了分別之時,在岔路口相送,大家都停下馬來難捨難分。 路途之中,望見蒙山就不禁想起馬耳山,路過沂水又回憶起黃河與淇水。 我此番歸來後真的能過得從容自在嗎?只能把這份心思寄託給庭院前那紅色的芍藥花枝。
賞析
這首詩是孔平仲在旅途中即興創作的,情感真摯,流露出對過往經歷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思索。
首聯「兩歲東州不自知,人情全在欲分時」,用樸實的語言道出時間的悄然流逝,直到離別才深深體悟到東州的人情溫暖,欲揚先抑,爲下文渲染離情別緒埋下伏筆 。 頷聯「餞行連日侵銀燭,送別臨岐駐玉羈」,通過對餞行到深夜以及岔路口送別情景的描寫,將衆人的不捨之意刻畫得細緻入微,「連日」可見餞行的頻繁,體現出人們對詩人的深厚情誼;「駐玉羈」,友人停下馬匹不忍離去的畫面躍然紙上,盡顯離別的感傷。 頸聯「望見蒙山思馬耳,路經沂水憶河淇」,詩人採用借景抒情、聯想回憶的手法,旅途中看到的山山水水都勾起他對別處相似山川的記憶,空間上不斷延伸,反映出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情感上的牽連,同時也暗示人生旅途的輾轉多變 。 尾聯「歸來定得從容否,寄語庭前紅藥枝」,則由景到情,收束全詩,從旅途迴歸到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詩人把這種複雜情緒寄託於庭院中的紅藥枝,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以景結情,意味悠長 。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情景交融,於平實中蘊含着深沉的情感,讀來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