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者

近道其樵者,勞哉食束薪。 運斤碎盤錯,荷擔下嶙峋。 恐是仙王質,何須貴買臣。 路傍迎一笑,笑我絆簪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樵者(qiáo zhě):打柴的人。
  • 束薪:捆紮起來的柴木。
  • 運斤:揮動斧頭。
  • 盤錯:指樹木盤根錯節。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勢峻峭、重疊、突兀的樣子,這裏指山路崎嶇。
  • 仙王質:傳說中的仙人王質,他去山中砍柴,觀仙人下棋,局終發現斧柄已爛,回到家鄉後才知已過百年。這裏借指樵者也許有神仙般的超脫心境。
  • 買臣:朱買臣,西漢大臣,早年貧困,以打柴爲生,後得到漢武帝賞識,官至會稽太守。這裏藉以說明樵者未必需要像朱買臣那樣追求富貴。
  • 簪紳:古代官員的冠飾和束帶,借指官員。

翻譯

在靠近道路的地方有個打柴的人,他勞作辛苦,爲了獲取捆紮好的柴木。他揮動斧頭砍碎盤根錯節的樹木,揹着柴擔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也許他是像王質那樣的仙人,又何須像朱買臣一樣追求富貴呢?我在路旁迎着他笑了一笑,他的自在讓我這個被官職束縛的人感到有些慚愧。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樵者的勞作生活,表達了對樵者的讚美和對自身處境的一種思考。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樵者的辛勤勞動,爲了生活而努力砍柴。接下來的兩句通過「運斤碎盤錯」和「荷擔下嶙峋」,進一步展現了樵者工作的艱難和辛苦,但也體現了他們的堅韌和勤勞。「恐是仙王質,何須貴買臣」則是詩人對樵者的一種聯想和讚美,認爲樵者或許有着像仙人王質一樣的超脫心境,不需要像朱買臣那樣追求富貴功名。最後兩句,詩人在路旁對樵者一笑,笑中包含着對樵者自在生活的羨慕,同時也對自己被官職束縛的生活感到一絲無奈。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遠,通過對樵者的描寫,反映了不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對比,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思考。

李昴英

李昴英

宋廣州番禺人,字俊明,號文溪。理宗寶慶二年進士。歷祕書郎、著作郎、直祕閣。淳祐初,累擢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在職不畏強禦,史嵩之、賈似道俱爲所劾。卒諡忠簡。有《文溪存稿》、《文溪詞》。 ► 2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