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江山餞花詞
流光捻指逢芒種,藥欄吹盡紅雨。剪綵紉幡,裁綃帖輦,待餞花神歸去。千絲萬縷。擬繞向花梢,可能留住。燈火連宵,繡窗忙煞小兒女。
芳春紅紫競豔,記飛觴醉月,生恐辜負。燕惜泥香,蝶憐粉褪,換了清和時序。深情幾許。聽唱到陽關,更添離緒。酹酒風前,隔林啼杜宇。
拼音
注釋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時光。
捻指:猶彈指。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 一般都在每年公曆六月六日前後。《說郛》卷九引宋馬永卿《嬾真子錄》:“所謂芒種五月節者,謂麥至是而始可收,稻過是而不可種。”
藥欄:芍藥之欄,泛指花欄。
紅雨:比喻落花。
剪綵:剪裁花紙或綵綢, 製成蟲魚花草之類的裝飾品。
飛觴醉月:舉杯對月酣飲。
時序:時節。
陽關:古曲《陽關三疊》的省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
離緒:惜別時的綿綿情思。
酹酒:以酒澆地,表示祭奠。古代宴會往往行此儀式。
杜宇:即子規、杜鵑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捻指: 指間輕輕轉動,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芒種: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正值夏季,農事繁忙。
- 藥欄: 藥園中的欄杆,此處代指花園。
- 紅雨: 花瓣如雨般飄落。
- 剪綵: 用彩色紙或布料剪成各種形狀。
- 紉幡: 縫製旗幟,用於祭祀或慶典。
- 帖輦: 貼飾在車上的裝飾品。
- 餞花神: 送別花神的儀式,古人認爲春天結束,花神離去。
- 千絲萬縷: 形容思緒紛繁,也指花藤蔓生。
- 花梢: 花朵的尖端。
- 清和: 清明和暖,氣候宜人。
- 陽關: 古代地名,常用來象徵離別之地。
- 杜宇: 杜鵑鳥,叫聲淒涼,象徵哀傷。
翻譯
時光匆匆如指尖滑過,恰好是芒種時節,花園裏的花朵紛紛凋零,花瓣如雨落下。人們忙碌着剪裁綵帶縫製旗幟,還製作精美的車飾,準備歡送花神離去。那些千絲萬縷的思緒,試圖圍繞花枝,希望能留住春天的尾巴。夜晚燈火通明,繡房裏孩子們忙着編織美好的記憶。
春天裏,百花爭豔,記得那些月下暢飲的日子,生怕錯過美好時光。燕子珍惜泥土的芬芳,蝴蝶憐惜花瓣的消退,意味着清新的季節已經到來。心中充滿深情,聽着陽關曲調,離別的愁緒更加濃厚。在風前祭酒,隔着樹林,聽見杜鵑鳥的啼叫,彷彿在訴說着無盡的離別之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人們在芒種時節歡送花神離去的場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感色彩。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春天的美麗與短暫,以及人們對春光的留戀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藉由「陽關」和「杜宇」的意象,傳遞出淡淡的離愁別緒,使得整首詩在歡快中又帶有一絲哀婉,體現了中國古代詩詞的意境之美。
袁綬的其他作品
- 《 詠史其二 》 —— [ 清 ] 袁綬
- 《 疏影 · 題洪容生表弟婦秋容攬鏡圖遺照 》 —— [ 清 ] 袁綬
- 《 踏莎行 · 春 》 —— [ 清 ] 袁綬
- 《 百字令 · 奉懷雲裳姨母 》 —— [ 清 ] 袁綬
- 《 蝶戀花 · 少蘭弟招飲牡丹花下,即席偶成 》 —— [ 清 ] 袁綬
- 《 臺城路園中春日來遊者,麗人甚多,偶擬此解 》 —— [ 清 ] 袁綬
- 《 臨江仙 》 —— [ 清 ] 袁綬
- 《 慶清朝春光明媚,撫景懷人,偶成此解 》 —— [ 清 ] 袁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