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程通
冉冉光陰逝水流,鬥梢明夜轉清秋。 乾坤已覺炎威退,枕簟應知爽氣浮。 出塞飛鴻離北漢,辭巢語燕過南樓。 井梧最是知消息,一葉飄飄不自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冉冉:(rǎn rǎn) 形容時間漸漸流逝的樣子。
  • 鬥梢:(dǒu shāo) 指北斗星的柄,這裏用來指示季節的變化。
  • 乾坤:(qián kūn) 天地,泛指自然界。
  • 枕簟:(zhěn diàn) 枕頭和席子,指睡覺的地方。
  • 爽氣:(shuǎng qì) 清新的空氣。
  • 出塞:(chū sài) 離開邊塞,指鳥類遷徙。
  • 飛鴻:(fēi hóng) 大雁。
  • 北漢:(běi hàn) 北方的漢地,這裏指北方。
  • 辭巢:(cí cháo) 離開巢穴。
  • 語燕:(yǔ yàn) 燕子。
  • 南樓:(nán lóu) 南面的樓閣。
  • 井梧:(jǐng wú) 井邊的梧桐樹。
  • 消息:(xiāo xī) 這裏指季節變化的跡象。

翻譯

時光漸漸流逝如同流水,北斗星的柄指向明亮的夜晚,標誌着清秋的到來。 天地間已感覺到炎熱的退去,枕蓆上應當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氣浮動。 飛鴻離開北方的邊塞,燕子辭別巢穴,飛過南面的樓閣。 井邊的梧桐最能感知季節的變化,一片葉子飄飄落下,顯得不自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立秋時節的自然景象,表達了時光流逝和季節更替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冉冉光陰」、「鬥梢明夜」、「乾坤炎威退」等,生動地描繪了秋天的到來和夏日的消退。通過「飛鴻離北漢」和「語燕過南樓」的對比,展現了鳥類遷徙的景象,增強了季節變化的感受。最後以「井梧最是知消息,一葉飄飄不自由」作結,巧妙地以梧桐葉的飄落象徵秋天的到來,同時也透露出對自然規律的無奈和感慨。

程通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彥亨。洪武二十三年舉人。授遼府紀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隨遼王南歸京師,上封事,陳備禦策,進左長史。永樂初,從遼王徙荊州。旋上封事被髮,下獄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