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呂誠夫進士金環詩後爲薩達道同年贈

· 林弼
皇帝二十載,盜起東南隅。 櫱芽既不剪,滋蔓遂難圖。 荊吳虎兕逸,閩粵狐鼠呼。 薩君濟時彥,昂昂千里駒。 誓爲國討賊,愧死偷全軀。 投彼三寸管,執此丈二殳。 轅門上籌策,幕府參謀謨。 孤軍懸深入,殺氣塞盜區。 外無蚍蟻援,勢失事已殊。 攢膚交逆刃,十死復九蘇。 從容就紲縛,談笑視刀玞。 酷刑曾未施,晼晚日已晡。 夜深忽作夢,玄甲神丈夫。 示以金環兆,驚寤悲喜俱。 神驥忽解縶,文雉初脫罦。 山空霜月寒,凜焉駭狂奴。 迷途若或指,獨行若或徒。 始知忠義士,實藉神明扶。 生還偶得遂,壯節終不渝。 反側賴安奠,強梗隨誅鋤。 呂侯好奇者,作歌爲揚揄。 願持獻天子,載剖旌功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櫱芽(niè yá):指植物的新芽。
虎兕(hǔ sì):指猛獸。
狐鼠(hú shǔ):指狡猾的人。
薩君(Sà jūn):指薩達道。
彥(yàn):有才德的人。
殳(shū):古代兵器,類似長矛。
轅門(yuán mén):指宮門。
籌策(chóu cè):謀劃策略。
幕府(mù fǔ):指大將軍的府邸。
謀謨(móu mó):策劃謀略。
援(yuán):支援。
殊(shū):不同。
攢膚(cuán fū):皮膚緊貼。
逆刃(nì rèn):對着刀刃。
就紲縛(jiù xié fù):被捆綁。
刀玞(dāo jīn):刀尖。
晼晚(wǎn wǎn):傍晚。
神驥(shén jì):神馬。
文雉(wén zhì):美麗的雉雞。
罦(fú):古代的一種衣服。
焉(yān):何等。
狂奴(kuáng nú):狂暴的人。
安奠(ān diàn):安葬。
梗(gěng):堅強。
誅鋤(zhū chú):消滅。
呂侯(Lǚ hóu):指呂誠夫。
揚揄(yáng yú):歌頌。

翻譯

皇帝二十年統治,盜賊在東南地區興起。
新芽不被剪除,茁壯生長難以控制。
荊州、吳地的猛獸逃逸,閩、粵地的狡猾之徒四處呼號。
薩達道這位有才德的君主,騎着千里駒昂首挺胸。
他立誓要爲國家討伐賊寇,即使死後也要保全全身。
他拿起三寸長的管子,手持丈二長的殳,
在宮門上制定計策,府中參謀策劃。
孤軍深入敵境,戰鬥氣氛濃厚。
外界沒有援軍支持,形勢已經非常危急。
肌膚貼着逆刃,十死九生。
他從容地被捆綁,談笑間面對刀尖。
尚未施加殘酷刑罰,傍晚時分已經過去。
深夜忽然作夢,夢中出現神勇的武士。
神勇的戰馬突然解開繮繩,美麗的雉雞初次脫去罦袍。
山間空曠,月色寒冷,令人心驚膽戰。
迷途中或許有指引,獨自行走或許是徒勞。
他開始明白忠義之士實際上得到了神明的扶持。
生還後偶然得以實現志向,壯烈的氣節終不改變。
藉助安葬之地,堅強的意志隨着消滅敵人而繼續。
呂誠夫這位好奇的士人,創作歌謠來歌頌。
願意將功勳獻給天子,載譽而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薩達道與同年的呂誠夫一起爲國家抵禦賊寇的英勇事蹟。詩中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薩達道的忠義和勇氣,以及他在戰鬥中的果敢和堅定。詩人通過描寫薩達道的戰鬥經歷,表達了對忠臣義士的讚頌和敬佩之情,展現了古代士人的高尚品質和忠君愛國的精神。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富有史詩般的氣勢,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忠義之士的崇敬和歌頌。

林弼

明福建龍溪人,初名唐臣,字元凱。元順帝至正進士。工文詞。入明,與修《元史》,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知府。 ► 4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