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武侯廟揭扁二首

· 林光
臥龍跡滅可如何,棲廟山陽有此窩。 華扁卻從天上賜,窮碑留待意中磨。 貪賢禮憶三回顧,旌德詩從萬口歌。 千古隆中千古祀,大明恩典實蒙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隆中:指隆中對,即劉備在隆中對諸葛亮的地方。
  • 武侯:指諸葛亮,字孔明,號武侯。
  • :這裡指祠廟,供奉祭祀的地方。
  • :碑文。
  • 華扁:指華表,即碑文。
  • 窮碑: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 貪賢禮:指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禮遇。
  • 隆中:指隆中對,即劉備在隆中對諸葛亮的地方。
  • 旌德:指表彰德行。
  • 千古隆中:指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的事跡將被後人永遠銘記。
  • :祭祀。
  • 大明恩典:指偉大的明君的恩德。

繙譯

隆中的臥龍之跡已經消失,怎麽辦呢?在山陽的廟宇裡,卻有這樣一個人居住。華麗的碑文卻是從天上賜予的,窮究碑文畱待後人細細品味。對賢者的尊敬和禮遇歷歷在心,美德的贊頌從人們的口中傳頌。隆中的事跡將被後人永遠祭奠,偉大明君的恩德實在是多多矇受。

賞析

這首詩是林光爲了表達對劉備和諸葛亮的敬仰和贊美而作。詩中通過描繪隆中的景象,表達了對諸葛亮卓越才華和偉大貢獻的贊美之情。詩人以華麗的詞藻和深刻的意境,將歷史人物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展現了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表達深刻,展現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