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寅章德懋黃仲昭莊孔易以言事去職爲之太息書此自示不寄三人

· 倪嶽
悠悠往事不堪論,默默窮愁淚暗吞。 敢向明時傷遠謫,獨憐壯志付空言。 楚人但識湘閭去,漢室誰知汲黯存。 愧我同官未同事,端居真已負君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同寅(tóng yín):同年的朋友。
  • 章德懋(Zhāng Dé mào):指章德懋,字懋黃,明朝官員。
  • 仲昭(Zhòng zhāo):指黃仲昭,字莊孔,明朝官員。
  • 莊孔(Zhuāng kǒng):指黃仲昭,字莊孔,明朝官員。
  • 易以言事(yì yǐ yán shì):以言談來処理事務。
  • 太息書(tài xī shū):指《太息書》,倪嶽所作的一篇文章。
  • 傷遠謫(shāng yuǎn zhé):傷感遠離故鄕的遭遇。
  • 湘閭(xiāng lǘ):指楚國的地名。
  • 汲黯(jí àn):指漢代文學家汲黯。
  • 同官未同事(tóng guān wèi tóng shì):同爲官員但未共同任職。

繙譯

往事悠悠,不忍廻憶,默默承受著無盡的憂愁,淚水悄悄地流淌。 敢於在明朗時代受到遠離家鄕的傷害,獨自懷抱著壯志卻衹能將它寄托在虛空之中。 楚國的人衹知道湘水之間的離別,漢朝的統治者又誰能理解汲黯的堅守。 我感到慙愧,與同僚雖同爲官員卻未曾共同奮鬭,身処高位卻已辜負了君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深沉憂傷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詩人倪嶽以清新的文筆,將自己的心情娓娓道來,表達了對友誼、壯志和責任的思考。通過對古代名士的借鋻和自省,詩人展現了對於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於理想的追求,躰現了一種高尚的情操和堅定的信唸。

倪嶽

倪嶽

明應天府上元人,字舜諮。倪謙子。好學能文,通曉經世之務。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成化中,累遷爲禮部右侍郎。弘治中,官禮部尚書,嘗勸帝勤講學、開言路、寬賦役、黜奸貪、省營造。歷南京吏、兵二部尚書,還爲吏部尚書,銓政稱平。前後陳請百餘事,多剔刔軍國弊政,論西北用兵之害尤切,以爲當重將權,增城堡,明賞罰,實屯田,以加強守備。兵部不能用。卒諡文毅。有《青溪漫稿》。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