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株行

· 張昱
廬陵江西古名郡,四忠一節之故鄉。豈惟英賢間世鍾造化,亦有義株連理呈禎祥。 豐塘三山兩株樹,託生離立不數武。高莖擎天一蓋張,深根走地羣蛟怒。 曾氏世居株樹邊,詩禮傳家三百年。尚書既爲連理詠,丞相復入郡志編。 二公真跡今猶在,文光照耀無年載。李淵諸孫尚有傳,桑田誰謂成滄海? 五世孫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聾。豐塘之株無乃豐城劍,變化偃蹇雙蛟龍。 不然安得保風雨,專與三山爲始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廬陵:古地名,今江西省吉安市。
  • 四忠一節:指四位忠誠和一位有節操的歷史人物。
  • 間世:相隔幾代。
  • 義株:象征忠誠和正義的樹木。
  • 連理:兩棵樹的枝乾相連,象征團結和恩愛。
  • 禎祥:吉祥的征兆。
  • 豐塘:地名。
  • 三山:三座山,具躰指代不詳。
  • 不數武:不遠。
  • 擎天:支撐天空,形容樹木高大。
  • 走地:紥根於地。
  • 群蛟怒:比喻樹根強大有力。
  • 尚書:古代官職名,也指《尚書》一書。
  • 丞相:古代官職名。
  • 郡志:地方志書。
  • 真跡:原作的手跡。
  • 李淵:唐朝開國皇帝。
  • 桑田:比喻世事變遷。
  • 滄海:大海,比喻變化巨大。
  • 徵盲聾:尋求對歷史或傳說的確認。
  • 偃蹇:曲折,此指樹木的形態。
  • 蛟龍:傳說中的神龍。

繙譯

廬陵,江西的古名郡,是四位忠誠和一位有節操的歷史人物的故鄕。這裡不僅有英才輩出,還有象征忠誠和正義的樹木,連理樹呈現吉祥的征兆。

在豐塘的三山之間,有兩棵樹,它們相隔不遠,一棵樹高聳入雲,像一把巨大的繖遮天蔽日,另一棵樹的根系深入地下,強大有力。

曾氏家族世代居住在這兩棵樹旁,以詩書傳家,已有三百年歷史。尚書曾爲這兩棵連理樹作詩,丞相也將其編入地方志書。

兩位大人的真跡至今猶存,其文採照耀千古。李淵的後代至今仍有傳承,誰能說世事如桑田變滄海?

五世孫現已成爲一位老翁,他試圖以此事尋求對歷史或傳說的確認。豐塘的這兩棵樹,難道不就像是豐城的雙劍,變化成曲折的雙蛟龍嗎?

不然,它們怎能風雨無阻,始終與三山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廬陵的古樹和歷史人物,展現了該地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詩中“義株”和“連理”象征著忠誠和團結,而“尚書”和“丞相”的記載則強調了這些樹木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對比“桑田”與“滄海”,詩人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同時通過對“豐塘之株”的贊美,傳達了對自然與歷史和諧共存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敬仰之情。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