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貽賀金紫之什

久學文章含白鳳,卻因政事賜金魚。 郡人未識聞謠詠,天子知名與詔書。 珍重賀詩呈錦繡,願言歸計並園廬。 舊來詞客多無位,金紫同遊誰得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含白鳳:比喻文章高雅,有才華。
  • 政事:指官職和政務。
  • 賜金魚:古代官員的一種榮譽象徵,金魚符是高官的標誌。
  • 謠詠:歌謠和讚頌。
  • 詔書:皇帝的命令或文書。
  • 錦繡:比喻華美的詩文。
  • 歸計:歸鄉的打算。
  • 園廬:田園中的居所。
  • 無位:沒有官職。
  • 金紫:指高官的服飾,金魚符和紫袍。

翻譯

我長久以來學習文章,才華橫溢如同含着白鳳,卻是因爲政務上的成就被賜予了金魚符。 郡中的人們還未完全認識我,但已開始傳唱關於我的歌謠和讚頌,連天子也知曉了我的名聲,賜下了詔書。 我珍重地呈上賀詩,如同錦繡般華美,希望有一天能實現歸鄉的計劃,回到田園中的居所。 自古以來,許多詞客雖才華橫溢卻未得官位,像我這樣能與高官同遊的又有幾人呢?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對白居易(樂天)的答謝之作,表達了自己因政績而獲得榮譽的喜悅,以及對歸隱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含白鳳」和「賜金魚」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政治成就。末句則流露出對官場生涯的淡泊,以及對同爲文人的白居易的敬意和自謙。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