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行盡瀟湘萬里餘,少逢知己憶吾廬。 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瀟湘(xiāo xiāng):指湖南省的湘江流域。
  • (yú):賸餘,此処指行程的餘下部分。
  • 吾廬(wú lú):我的家。
  • (xián):同“閑”,安靜、空閑。
  • (zhǎn):小盃子。
  • 計吏(jì lì):古代負責記錄和統計的官員。
  • (yì):前往,到達。
  • 公車(gōng chē):古代官府的馬車,也指官府。
  • 剡中(shàn zhōng):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
  • 連州(lián zhōu):地名,今廣東省連州市。

繙譯

走過了瀟湘的萬裡路程,很少遇到知己,我思唸著我的家。 幾間茅草屋靜靜地臨水而建,一盞鞦天的燈光下,我在夜晚讀書。 地処偏遠,何時才能跟隨計吏,最終策馬成功,前往官府。 如果你在剡中問起連州的事情,衹有那裡的千山美景,畫中也無法比擬。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送別友人曹璩歸越中舊隱時所作。詩中,劉禹錫表達了對友人的不捨以及對自己隱居生活的曏往。首聯寫自己行旅中的孤獨和對知己的渴望,頷聯描繪了自己簡樸而甯靜的隱居生活。頸聯和尾聯則表達了對未來可能出仕的期待,以及對連州自然美景的贊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曏往自然的生活態度。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