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八景薊門飛雨
王城古帝都,宮闕宏且麗。
中有千仞峯,岧嶢壓幽薊。
念昔椎鑿初,本自人力致。
燒蜃插文石,奇功奪天地。
蛟鸞失其儀,濤嶽遜其勢。
況當靈雨餘,蔥鬱藹生意。
深留雲霧陰,潤聚圭璧氣。
忽聞桑扈鳴,君王思秉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山:位於中國北部,是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 八景:指某一地區或名勝的八個著名景觀。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飛雨:形容雨水飄灑的樣子。
- 王城:指古代的都城。
- 宮闕:宮殿和宮門,泛指皇宮。
-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峯高聳。
- 幽薊:指古代的幽州和薊州,今北京一帶。
- 椎鑿:指開鑿山石的工具。
- 蜃:傳說中的海市蜃樓。
- 文石:有花紋的石頭。
- 蛟鸞:傳說中的神獸,蛟龍和鳳凰。
- 桑扈:古代傳說中的鳥,據說能預知天氣變化。
- 秉耒:手持農具,指耕作。
翻譯
燕山地區有著名的八景之一,薊門飛雨。
在古代帝王的都城中,宮殿宏偉而華麗。
城內有一座高達千仞的山峯,高聳入雲,壓過了幽州和薊州的所有山峯。
回想當初開鑿這座山峯時,完全是依靠人力完成的。
用火燒製海市蜃樓般的奇石,插上文石,其奇功簡直奪天地之造化。
即使是傳說中的蛟龍和鳳凰,也失去了它們的儀態,海中的波濤和山嶽也遜色於它的氣勢。
特別是在靈雨之後,山峯顯得更加蔥鬱,充滿了生機。
山中深藏着雲霧,溼潤的氣息聚集如同圭璧一般。
忽然聽到桑扈的鳴叫,君王便想起了要手持農具去耕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燕山八景之一的薊門飛雨,通過對古代都城宮闕和千仞山峯的描繪,展現了其宏偉壯麗的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誇張手法,如將開鑿山峯的工程比作奪天地之造化,將山峯的氣勢與傳說中的神獸相比,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寫,如靈雨後的蔥鬱和山中雲霧的溼潤,傳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古代帝王都城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