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書事二首

斧扆臨軒幾硯閒,春風和氣滿龍顏。 細聽天語揮毫久,攜得香菸兩袖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斧扆(fǔ yǐ):古代帝王座後的屏風,象徵皇權。
  • 臨軒:皇帝在殿堂前檐下的平臺接見臣屬。
  • 幾硯:指放置在几案上的硯臺,用於書寫。
  • 龍顏:指皇帝的面容。
  • 天語:皇帝的話語。
  • 揮毫:用毛筆寫字。
  • 香菸:指薰香或香爐中的煙。

翻譯

皇帝坐在殿堂前的平臺上,几案上的硯臺閒置着,春風溫和,充滿了皇帝的和顏悅色。 細心聆聽皇帝的話語,長時間地揮筆書寫,最後帶着兩袖的香菸返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媚春日裏,皇帝在宮中處理政務的場景。詩中「斧扆臨軒」和「幾硯閒」描繪了皇帝的尊貴與閒適,而「春風和氣滿龍顏」則進一步以春風的溫暖和煦來比喻皇帝的慈祥和悅。後兩句「細聽天語揮毫久,攜得香菸兩袖還」則表現了皇帝認真聽取臣子意見並親自批閱文書的情景,以及他身上帶着的香菸,增添了一絲神祕與莊重。整體上,詩歌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現了皇帝的威嚴與仁慈,以及宮廷的寧靜與和諧。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