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書懷二首

聖代無高隱,行藏亦有因。 寡交思避世,多病學全身。 止足存微尚,安危付鉅臣。 所慚恩禮重,雪涕念君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聖代:指政治清明的時代。
  • 高隱:指隱居的高士。
  • 行藏:指出仕和隱退,這裏指人的行爲和選擇。
  • 寡交:少交朋友,指不與人多交往。
  • 止足:知足,滿足於現狀。
  • 微尚:微小的願望或志向。
  • 鉅臣:指重要的臣子,這裏可能指能夠決定國家安危的大臣。
  • 恩禮:指皇帝的恩寵和禮遇。
  • 雪涕:擦拭眼淚,形容悲傷。

翻譯

在政治清明的時代,沒有隱居的高士,每個人的行爲和選擇都有其原因。我因爲少與人交往而思考避世,因爲多病而學習如何保全自己。我滿足於現狀,將個人的微小願望存於心間,而國家的安危則託付給那些重要的大臣。我所慚愧的是皇帝的恩寵和禮遇太過厚重,我擦拭着眼淚,思念着君主和親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于慎行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個人感受和選擇。詩中,「聖代無高隱」一句,既是對時代的肯定,也隱含了個人無法完全隱退的無奈。通過「寡交思避世,多病學全身」,作者描繪了自己因少交朋友而傾向於避世,因身體多病而學習如何保全自己的生活狀態。後兩句則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關心,以及對皇帝恩寵的感激與憂慮。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作者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時局的深刻思考。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