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登謝址覆舟觀於石壁

奮鵠有奇翰,古鐸無追響。 遊雲跡易滅,鳴世情難想。 昔吟瞻眺詠,今覿湖中賞。 鬆門既岑峙,川水深以廣。 昏旦候自變,伊人竟焉往。 巖劓徒空嵌,堂基鞠爲莽。 扉徑不可識,悲愉異今曩。 石壁屹寒岸,葛崖嘯魍魎。 攬馭意巳極,登舟秪彌惘。 抱茲久延佇,遵渚路回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奮鵠(fèn hú):振翅高飛的鴻鵠。
  • 奇翰:非凡的羽毛,比喻才華出衆。
  • 古鐸(gǔ duó):古代的鐸鈴,一種樂器。
  • 追響:迴響,回聲。
  • 遊雲:飄動的雲。
  • 跡易滅:痕跡容易消失。
  • 鳴世:顯名於世。
  • 情難想:情感難以想象。
  • 瞻眺:遠望。
  • 覿(dí):看見。
  • 岑峙(cén zhì):高聳。
  • 昏旦:黃昏和早晨。
  • 候自變:自然界的變化。
  • 伊人:那個人,指曾經在此地的人。
  • 巖劓(yán yì):山岩被削平。
  • 徒空嵌:徒然空洞。
  • 堂基:建築物的地基。
  • 鞠爲莽:變成了荒草。
  • 扉徑:門前的路徑。
  • 悲愉:悲傷和快樂。
  • 今曩(nǎng):現在和過去。
  • 石壁:陡峭的岩石。
  • (yì):屹立。
  • 寒岸:寒冷的岸邊。
  • 葛崖:長滿藤葛的懸崖。
  • 魍魎(wǎng liǎng):鬼怪。
  • 攬馭:駕馭,控制。
  • 意巳極:心情已經到了極點。
  • 秪彌惘(zhī mí wǎng):更加迷茫。
  • 延佇(zhù):停留,徘徊。
  • 遵渚(zūn zhǔ):沿着水邊。
  • 路回枉:路途曲折。

翻譯

振翅高飛的鴻鵠擁有非凡的羽毛,古代的鐸鈴卻不再有迴響。飄動的雲朵痕跡容易消失,顯名於世的情感難以想象。曾經吟詠遠望的詩篇,如今親眼看見湖中的美景。鬆門高聳,河水深廣。黃昏和早晨見證自然的變化,那個人終究去了哪裏?山岩被削平,徒留空洞,建築物的地基變成了荒草。門前的路徑已無法辨認,悲傷和快樂與現在和過去不同。陡峭的岩石屹立在寒冷的岸邊,長滿藤葛的懸崖上鬼怪在嘯叫。駕馭着心情已經到了極點,登上船隻更加迷茫。久久停留徘徊,沿着水邊,路途曲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奮鵠有奇翰,古鐸無追響」等句,以物喻人,抒發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與對現實變遷的無奈。後文通過對鬆門、川水、石壁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迷茫與惆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感悟。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