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陸中丞長源詔徵入朝
詔下酇侯幕,徵賢寵上勳。
才當持漢典,道可致堯君。
藩牧今榮餞,詩流此盛文。
水從吳渚別,樹向楚門分。
宿寺期嘉月,看山識故云。
歸心復何奈,怊悵在江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酂侯(zàn hóu):指漢代名將韓信,因其封地在酂,故稱。
- 徵賢:征召賢才。
- 持漢典:執掌漢朝的法典,指擔任重要職務。
- 致堯君:輔佐如堯舜般的明君。
- 藩牧:指地方的行政長官。
- 榮餞:光榮的送別。
- 詩流:詩的流傳。
- 吳渚(zhǔ):吳地的洲渚,指江南水鄕。
- 楚門:楚地的門戶,指楚地。
- 宿寺:住宿在寺廟。
- 嘉月:美好的月份。
- 故雲:舊時的雲彩,比喻舊時的景象或記憶。
- 怊悵(chāo chàng):惆悵,失意的樣子。
- 江濆(fén):江邊的高地。
繙譯
詔書下達至酂侯的幕府,征召賢才以寵耀上等功勛。 才華足以執掌漢朝的法典,道行能夠輔佐如堯舜般的明君。 如今地方長官以榮耀的方式餞行,詩篇因此流傳成爲盛文。 水流從吳地的洲渚分別,樹木在楚地的門戶分岔。 在寺廟期待美好的月份,看山時認出舊時的雲彩。 歸心難以抑制,惆悵地站在江邊的高地。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送別陸長源被征召入朝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詔下酂侯幕,徵賢寵上勛”展現了陸長源被朝廷重用的榮耀,而“才儅持漢典,道可致堯君”則贊美了他的才能和品德。後幾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之情,以及對未來重逢的期待與惆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