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唱關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聲長在耳,萬恨重經心。 調古清風起,曲終涼月沉。 卻應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關西曲:指古代關西地區的民歌。
  • 筵上客:指宴席上的賓客。

翻譯

是誰在吟唱那關西的古老曲調,在這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深沉。 那悠長的歌聲彷彿一直在耳邊迴響,而心中的萬般愁緒也隨之重新涌上心頭。 曲調古老,清風隨之而起,當曲終人散,涼月也漸漸沉下。 然而,那些宴席上的賓客,未必能真正理解這歌聲中的深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的寂靜和歌聲的悠長,表達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詩中,「關西曲」與「寂寞夜景」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古老而深沉的氛圍。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長在耳」的歌聲與「重經心」的萬恨,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結尾的「未必是知音」更是點睛之筆,道出了世間知音難尋的普遍情感。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