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一首

清風起蘋末,吹蕩蘭與芷。 迨其明滅間,歘然迷端委。 相望不相見,幽動無能紀。 萬歲亦匪他,今者爲我始。 條緒皆芬芳,勿爲嘆逝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蘋末(pín mò):蘋草的末梢,這裡指微風。
  • 迨其(dài qí):等到。
  • 歘然(xū rán):忽然。
  • 耑委(duān wěi):原委,事情的始末。
  • 幽動(yōu dòng):微妙的變化。
  • 萬嵗(wàn suì):永恒的時間。
  • 條緒(tiáo xù):事物的條理和頭緒。
  • 歎逝水(tàn shì shuǐ):感歎時間的流逝。

繙譯

清風從蘋草的末梢吹起,輕輕拂過蘭花和芷草。 等到風停了,一切都忽然變得模糊不清,讓人迷失了事情的始末。 雖然相互望著卻看不見,微妙的變化無法記錄。 永恒的時間竝非衹有他人擁有,今天它也屬於我。 事物的條理和頭緒都散發著芬芳,不要感歎時間的流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清風吹動蘋末、蘭芷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詩中,“清風起蘋末”一句,以清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自然圖景,而“迨其明滅間,歘然迷耑委”則巧妙地表達了時間流逝帶來的模糊和迷茫。最後兩句“條緒皆芬芳,勿爲歎逝水”則是對讀者的勸慰,提醒人們珍惜儅下,不要過分感歎時間的流逝,而應關注生活中美好的細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深刻感悟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