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盱眙(xū yí):地名,位於今江蘇省淮安市。
- 縣郭:縣城的外牆。
- 躋攀:攀登。
- 荊揚:古代地名,指今湖北和江蘇一帶。
- 淮楚:淮河流域和楚地,泛指今江蘇、安徽一帶。
- 僧舍:僧人的住所。
- 水祠:供奉水神的祠堂。
- 蘚痕斑:苔蘚留下的斑駁痕跡。
- 渡口:河流的渡口。
翻譯
縣城的外牆高聳在紫翠之間,我乘着興致泊船後攀登而上。 向南望去,荊揚之地並不遙遠,而從淮楚西來,這裏是第一座山。 僧人的住所小徑幽深,鬆影交錯,水神祠堂的碑文上,苔蘚留下了斑駁的痕跡。 登高遠眺,不必悲嘆今古變遷,渡口的寒潮每日依舊往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盱眙縣城及其周圍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歷史變遷的淡然態度。詩中「縣郭高臨紫翠間」一句,即以高遠的視角開篇,隨後通過對荊揚、淮楚地理的提及,增強了詩的空間感。後兩句則通過對僧舍和水祠的描寫,增添了詩的幽深與古樸氣息。結尾的「渡口寒潮日往還」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認同,以及對人事變遷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