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馬自牧水墨山水

· 王恭
鳥外懸蘿青幾峯,紅泉翠壁花蒙茸。 人間不見問津者,林下空餘避世蹤。 昨夜山中度涼雨,落木寒猿半窗曙。 日夕天空鏡水深,不辨仙源在何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矇茸:茂密叢生的樣子。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探求途逕或嘗試。
  • 落木:落葉。
  • 鏡水:形容水麪平靜如鏡。

繙譯

幾座青山在鳥兒飛翔的天空下懸掛著藤蘿,紅色的泉水從翠綠的崖壁間流過,花叢茂密。 在這人世間,已經找不到探尋路逕的人了,衹有林中還畱有逃避世俗的蹤跡。 昨夜山中下了一場涼雨,落葉和寒猿的聲音伴隨著半開的窗戶迎來了曙光。 日落時分,天空晴朗,水麪如鏡,深不見底,已經分不清仙境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幽靜深遠的山水畫麪,通過“鳥外懸蘿”、“紅泉翠壁”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壯美與神秘。詩中“人間不見問津者,林下空馀避世蹤”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感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末句“日夕天空鏡水深,不辨仙源在何処”則深化了這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躰現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