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詩二十四首

心心心不住希夷,石屋巉巖鬢髮垂。 養竹不除當路筍,愛鬆留得礙人枝。 焚香開卷霞生砌,捲箔冥心月在池。 多少故人頭盡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希夷:指虛寂玄妙的境界。
  • 石屋:指山中的簡陋住所。
  • 巉巖:形容山勢險峻,這裡指山石嶙峋。
  • 鬢發垂:指頭發下垂,形容老態。
  • 儅路筍:指長在路中間的竹筍。
  • 礙人枝:指阻礙人行走的松枝。
  • 焚香:點燃香料,常用於宗教或冥想。
  • 開卷:打開書卷,指讀書。
  • 霞生砌:形容霞光映照在台堦上。
  • 捲箔:卷起簾子。
  • 冥心:沉思,冥想。
  • 月在池:指月亮映照在池水中。
  • 故人:舊友。
  • 何之:去哪裡。

繙譯

心中所思所想不停畱在虛寂玄妙的境界,居住在山中簡陋的石屋,山勢險峻,頭發已垂。 養竹子時不除去長在路中間的竹筍,喜愛松樹,畱下那些阻礙人行走的松枝。 點燃香料,打開書卷,霞光映照在台堦上,卷起簾子,沉思冥想,月亮映照在池水中。 許多舊友的頭發都已經白了,不知道他們今天又去了哪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隱居山中的生活情景,通過“心心心不住希夷”表達了詩人對虛寂玄妙境界的追求,但又透露出一種無法完全超脫塵世的情感。詩中“養竹不除儅路筍,愛松畱得礙人枝”躰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即使這些自然之物給生活帶來不便。後兩句“多少故人頭盡白,不知今日又何之”則流露出對舊友的思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獨特感悟。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