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宿僧舍

霧散空林雨自收,尋僧盡日上西樓。 棲心對佛難成寐,傲骨臨風易感秋。 貝葉經霜翻講席,砧聲隨月過城頭。 幾回欲把吳鉤舞,側耳荒雞四五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何鞏道:古代詩人名,字鞏道,號梅溪,生卒年不詳,爲明代文學家。
  • 貝葉:古代書籍的一種材料,用貝殼製成的薄片,用來書寫。
  • (zhēn):古代用來敲打衣物的工具。
  • 吳鉤:古代兵器名,又稱吳刀,爲吳國所產的一種刀劍。
  • 荒雞:指野雞。

翻譯

霧散了空中的樹林,雨也停了下來,我整天都在僧舍裏找尋僧人,最後來到西邊的樓上。我心中的煩惱難以平靜,面對佛像也難以入眠,我這顆驕傲的心在秋風中變得脆弱。貝葉上的經書經過霜打,翻動在講壇上,敲打聲伴隨着月光從城頭傳來。我幾次想拿起吳鉤來舞動,側耳聽着荒野中四五隻雞的叫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日裏宿住僧舍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不安。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霧散、雨收、貝葉經霜等,通過這些意象展現了詩人心境的變化。詩人在尋找僧人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心靈慰藉的渴望,但最終卻難以獲得平靜。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自我和世界的思考。

何鞏道

明末清初廣東香山人,字皇圖。明諸生。入清不仕。詩多故國之思。有《樾巢稿》。 ► 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