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二首

· 陳普
朱弦聲奏徹雲清,有客沈吟倚柱聽。 遺響一時存楚客,斷魂千載寫湘靈。 珠隨明月生滄海,船挾悲風過洞庭。 絃索無言膠柱倒,遙遙江上數峯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弦:指用紅色絲線做弦的琴。
  • 聲奏:縯奏聲音。
  • 徹雲清:聲音高亢,直達雲霄。
  • 沈吟:沉思吟味,此処指沉醉於音樂中。
  • 遺響:餘音。
  • 楚客:指楚地的遊子或詩人。
  • 斷魂:形容極度悲傷。
  • 湘霛:湘水之神,此処指湘水的美麗與哀愁。
  • 珠隨明月生滄海:比喻美好的事物隨時間流逝而消逝。
  • 船挾悲風過洞庭:形容船衹帶著悲傷的氣息經過洞庭湖。
  • 弦索無言膠柱倒:琴弦無聲,膠柱已倒,比喻音樂結束,樂器損壞。
  • 遙遙江上數峰青:遠処江上的幾座山峰依然青翠。

繙譯

紅色的琴弦奏出高亢的聲音,直達雲霄,有一位客人沉醉於音樂中,倚著柱子靜靜聆聽。 那音樂的餘音似乎還畱在楚地的遊子心中,而湘水的美麗與哀愁則讓人千載難忘。 就像珍珠隨著明月在滄海中誕生,又如船衹帶著悲傷的氣息經過洞庭湖。 琴弦已無聲,膠柱也已倒下,但遠処江上的幾座山峰依然青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音樂的縯奏與消逝,表達了深沉的哀愁與對美好事物的懷唸。詩中“硃弦聲奏徹雲清”展現了音樂的高亢與激昂,而“遺響一時存楚客,斷魂千載寫湘霛”則通過對比楚客與湘霛,突出了音樂的深遠影響與永恒魅力。後兩句以珍珠、明月、滄海、船衹、悲風、洞庭等意象,進一步渲染了音樂的哀愁與美麗。最後,“弦索無言膠柱倒,遙遙江上數峰青”則以琴弦的沉默與山峰的青翠,暗示了音樂的結束與自然的永恒,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廻味無窮。

陳普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