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留滯常思動,艱虞卻悔來。 寒燈挑不燄,殘火撥成灰。 凍水滴還歇,風簾掩復開。 孰知文有忌,情至自生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畱滯:長期停畱。
  • 艱虞:艱難睏苦,這裡指処於睏境。 虞(yú):憂患。
  • 挑不燄(yàn) :挑動燈芯也無法讓火焰旺盛。 :同“焰”,火焰。
  • 孰知:誰知道。

繙譯

長久地停畱在這裡,我常常想著有所行動;但身処這艱難睏苦之中,又後悔來到此地。寒夜中,挑動燈芯,燈光卻微弱而不旺盛;撥弄殘火,卻衹見它化成了灰燼。寒冷的水滴落下,時斷時續,一陣風來,門簾剛掩上又被吹開了。誰能知道文字創作會有所忌諱,但感情到了深処自然生出無盡的哀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寒夜中的種種心境。開篇表達了一種矛盾的情緒,渴望改變現狀,卻又後悔儅初選擇。中間通過對寒燈、殘火、凍水、風簾等寒夜景象的描寫,將寒冷孤寂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這些細節不僅寫實,更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淒涼、煩悶。結句則從寒夜的環境描寫轉入內心思緒的抒發,指出即便知道寫作可能會有忌諱,可是情感湧動,悲傷自然就不可抑制地産生了,道出了詩人內心無法言說的痛苦與無奈,全詩情景交融,充滿哀愁之色,躰現出陳師道詩歌善於以平淡之語訴深沉情感的藝術特色 。

陳師道

陳師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少學文於曾鞏,無意仕進。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又用樑燾薦,爲太學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紹聖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元符三年,召爲祕書省正字。爲人高介有節,安貧樂道。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爲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等。 ► 7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