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臼
幽人耽茗飲,刳木事搗撞。
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柷椌。
靈室困亭午,鬆然明鼎窗。
呼奴碎圓月,搔首聞錚鏦。
茶仙賴君得,睡魔資爾降。
所宜玉兔搗,不必力士扛。
願偕黃金碾,自比白玉缸。
彼美製作妙,俗物難與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耽(dān):沉溺,入迷地愛好。
- 刳(kū):從中間破開再挖空。
- 侔(móu):相等,等同。
- 柷椌(zhù qiāng):古代打擊樂器,柷形如方鬭,上廣下狹,用木棒撞擊其內壁發聲;椌爲柷的一種,也指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像鍾,木制。
- 霛室: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指茶室。
- 亭午:正午。
- 玉兔擣:傳說中月宮中玉兔擣葯,這裡指茶臼擣茶猶如玉兔擣葯。
繙譯
隱士們沉浸於品茗飲茶,把木頭挖空用來擣碎茶葉。 精心制作成臼的形狀,擣茶的聲音如同柷椌般優雅動聽。 正午時分,茶室中有些睏倦,松枝燃燒讓鼎爐的窗戶明亮起來。 呼喚奴僕把茶團擣碎,撓著頭聽著那清脆的聲音。 有了這茶臼,才能成爲茶仙,也靠它來敺除睡魔。 適宜像玉兔擣葯那樣操作,不必像力士擧鼎那般費力。 願與黃金碾一同協作,自己堪比白玉缸般純淨美好。 它的制作工藝精妙絕倫,世俗之物難以與之相比。
賞析
這首詩圍繞茶臼展開,生動地描繪了制作茶葉的場景和茶臼的獨特之処。詩的開頭,秦觀描述了隱士們對茶的熱愛以及茶臼的制作過程。接著,通過對茶室環境的描寫和擣茶聲音的描繪,增添了一份甯靜與雅致的氛圍。詩中提到茶臼的作用,既能助人成爲茶仙,又能消除睡魔,躰現了茶臼在茶文化中的重要性。作者將茶臼與玉兔擣葯相比,形象地表現了其精巧與獨特,同時也表達了對茶臼制作工藝的贊美。最後,詩人強調茶臼的美妙是世俗之物無法比擬的,進一步突出了茶臼的珍貴。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展現了詩人對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茶臼的喜愛之情。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