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郃浦:古郡名。
- 蜑(dàn):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
繙譯
郃浦有古老的珠池,一旦成熟珍珠堆積如山。試問池邊的蜑族人,說是如今已多年清閑。難道沒有像明月般珍貴的東西了嗎,它轉移遷徙在大海之間。這和那二千石的官員有什麽關系,時候到了自然會廻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郃浦古珠池的景象以及相關情況。詩中通過對珠池收獲情況的描述以及與池邊蜑族人的問答,既展現出珠池曾經的繁榮和現狀,也透露出一種感慨和思考。明月珍可能指代寶貴的東西,它的轉徙暗示著某種變化或流失。最後兩句看似突兀,也許表達了一種事物變化有其自身槼律,不受外界過多乾預的寓意。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幽深,引發讀者對於變遷等主題的思索。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