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詩
在昔皇祐,蠻黨交構。
聚爲伏梟,起爲攫獸。
出人不意,其鋒甚銳。
州無敵兵,城無守備。
所在奔亡,賊勢益張。
橫身捍蔽,爰有晉康。
羸兵數百,摧堅沮敵。
殊死血戰,氣吞逆賊。
按劍一呼,眥裂吻拆。
兇焰方熾,公方虎視。
人方憂死,飽食鼾睡。
勇如項籍,哀歌惻惻,爲虞姬泣。
康州不然,忘其妻息。
猛如敖曹,強梁粗豪,伏藏於橋。
康州不然,坐叱兇妖。
李陵壯夫,終降匈奴,老母何辜。
顏魯雖賢,所守不堅,大節不全。
奇哉康州,其勇絕類。
以義配勇,其本在內。
不動如山,不傾如地。
何物可搖,何兵可制。
如令不死,社稷所恃。
如令復生,可備宿衛。
佩刀驂乘,勢戟殿陛。
用之朝廷,朝廷之綱。
使當一面,勝於金湯。
無疆無界,人跡鬼方。
知有斯人,中國之光。
若斯人者,決不徇利。
肝膽可瀝,頭璧可碎。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生亦可貴,死亦可貴。
死而有子,時方三歲。
死中得活,此乃天意。
使世其家,世爲忠義。
子子孫孫,永不失墜。
我爲此詩,激勵萬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皇祐: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49-1054)。
- 蠻黨交構:指南方少數民族互相勾結作亂。
- 伏梟、攫獸:比喻兇猛的敵人,伏地的猛禽和撲食的野獸。
- 晉康:可能是指某位名叫晉康的英雄人物。
- 贏兵數百:少數疲憊的士兵。
- 按劍一呼:拔劍高呼,振奮士氣。
- 眥裂吻拆:形容憤怒到極點,眼眶都要裂開,嘴唇緊咬。
- 敖曹:古代勇士的名字,此處用來形容康州的英勇。
- 李陵壯夫,終降匈奴:引用李陵投降的例子,強調堅守忠誠的重要性。
- 顏魯:可能是古代忠臣的代稱,此處與李陵形成對比。
- 社稷:國家的代稱。
- 驂乘:古代乘車時陪乘的人。
- 金湯:堅固的防禦工事。
翻譯
昔日皇祐年間,南方蠻族叛亂不斷。 他們像猛禽一樣,出其不意,攻勢猛烈。 州府沒有強大的軍隊,城池防守空虛。 人們四處逃亡,叛軍氣焰囂張。 這時,晉康出現了,他挺身而出,帶領數百弱兵。 他們浴血奮戰,勇氣蓋過敵人。 晉康拔劍一吼,眼中怒火熊熊。 面對兇猛的叛軍,他如同猛虎般威懾。 人民身處危難,叛賊卻安逸度日。 他的英勇如同項羽,悲歌悽切,爲虞姬哭泣。 然而,晉康不同,他忘我戰鬥,連妻子孩子也不顧。 他像敖曹一樣勇猛,站在橋上呵斥邪惡。 即使李陵那樣的壯士最終投降,但晉康堅守節操。 顏魯雖賢明,但堅守不夠,大義受損。 晉康的勇敢獨特,他把道義與勇氣結合。 他不動如山,沉穩堅定,無人能撼動。 他是國家的柱石,如果他還活着,將是朝廷的倚仗。 如果他再生,可做宮中的護衛。 手持佩刀,護衛皇帝,威嚴無比。 他的精神可用於朝堂,成爲國家秩序的象徵。 單打獨鬥,他比任何堅固的城牆還要強大。 他的影響無邊無際,是中華的榮耀。 這樣的人,決不會爲了私利而妥協。 他肝膽俱捐,寧死不屈。 生死皆源於此,生命的價值由此體現。 他的兒子出生時,正值他戰死。 他的死裏逃生,彷彿是天意。 讓他的家族延續,世代傳承忠義。 子子孫孫,永遠保持這種精神。 我寫下這首詩,激勵後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名叫晉康的英雄在皇祐年間抵禦外患,以少勝多的壯烈事蹟。詩人通過對比叛軍的囂張和人民的困苦,讚美了晉康的英勇無畏和高尚品德。他不僅勇猛如項籍,而且忠誠如李陵,但更堅定於自己的道德底線。詩中反覆強調晉康的忠誠和道義,以及他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表達了對忠烈精神的敬仰和傳承。同時,詩中還體現了生死抉擇中的道義堅守,以及對後代的期望,是一首激勵人心的忠烈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