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步入蔡公橋村落間

水淺篙師勞,況值夏日炎。 舟維蔡橋晚,扶行禦頑痁。 誰期村疃中,雙屐苔花粘。 同行幸同志,出語無猜嫌。 曉霞晚必雨,故老嘗所佔。 兩行桑麻香,農計得盡覘。 偶聞讀書聲,白叟依茅檐。 自奮力稼耕,其志方隱潛。 延我坐俄頃,障日西垂簾。 竹牀半已弊,暫睡亦安恬。 傳酒強我飲,飲絕徒掀髯。 神思偶爾清,吟興爲此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篙師:撐船的人。
  • :夏天。
  • 蔡橋:地名,可能是一座有橋的村莊。
  • 禎頑痁:指疾病,痁(shàn)是中醫術語,指瘧疾一類的熱病。
  • 疃(tǔn):農村的小村落。
  • 屐(jī):木頭鞋,古人穿的鞋子。
  • 猜嫌:猜疑和嫌隙。
  • 曉霞:早晨的霞光。
  • :占卜,預測天氣。
  • 桑麻:兩種經濟作物,桑用於養蠶,麻用於紡織。
  • 覘(chān):窺探,觀察。
  • 茅檐:茅草蓋頂的簡陋房屋。
  • 力稼耕:努力耕作。
  • 隱潛:深藏不露,默默耕耘。
  • 俄頃:片刻。
  • 障日:遮擋夕陽。
  • :破舊。
  • 掀髯:扯動鬍鬚,形容飲酒暢快。

翻譯

在病中,我艱難地走過蔡公橋附近的鄉村,水淺處,撐船的人格外辛苦,更何況這炎熱的夏季。傍晚時分,船停靠在蔡橋邊,我勉強步行抵禦着疾病的困擾。沒想到,在這個小村莊裏,我遇見了朋友,他們穿着木屐,走在長滿青苔的花徑上。我們一起行走,彼此之間沒有絲毫猜疑。老人們常說,早晨的霞光預示着傍晚會有雨,我看到兩排茂盛的桑麻,農民們的生活盡在眼前。偶然聽到讀書的聲音,是一位白髮老者在茅屋前誦讀。他獨自耕種,默默奉獻,邀請我在他簡陋的竹牀上稍作休息,夕陽透過簾子灑下,雖然牀鋪破舊,卻也寧靜安詳。他堅持勸我喝酒,儘管喝到盡興也只是扯動鬍鬚,那一刻,我的精神稍微清醒,詩興因此而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病中游歷鄉村的所見所感,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淳樸與寧靜。作者通過描述撐船人、鄉村景色、村民生活和老者的讀書聲,表達了對農耕文化的敬仰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人以病弱之身,卻能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與人間的美好,體現了堅韌的生命力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場景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畫卷。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號靜傳。理宗景定間榷茶富池,度宗鹹淳末爲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聖觀爲道士,改名思學,字無益,號老君山人。有《廬山集》、《西湖留詠》。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