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其一壬辰六月十二日納涼

· 葛郯
璚樓十二,無限神仙侶。紫紱丹麾綵鸞馭。步虛聲杳靄,碧落天高,微雲淡,點破瑤階白露。 暗香來水閣,冰簟紗廚,一枕風輕自無暑。更上水精簾,鬥掛闌干,銀河淺、天孫將渡。終不如、歸去在苕川,看千頃菰蒲,亂鳴秋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璚(qióng)樓:形容華麗的高樓。
  • 紫紱(fú):紫色的印綬。
  • 丹麾:紅色的旗幟。
  • 碧落:道教語,指青天、天空。
  • 冰簟(diàn):清涼的竹蓆。
  • 紗廚:用紗帳圍繞起來的牀。
  • 苕川:河流名。
  • 菰(gū)蒲:菰和蒲,都是水生植物。

翻譯

華麗的高樓有十二座,有着無盡的神仙伴侶。他們身着紫印綬紅旗幟,駕馭着綵鸞。行走時的虛空之聲幽深綿邈,天空高遠,淡淡的微雲,點破了瑤階上的白色露水。 清幽的香氣來到水閣,冰清涼的竹蓆圍着的牀榻,一枕清風自然沒有暑熱。又登上水精簾,北斗星像掛在闌干上,銀河淺淺,織女將要渡過。終究不如歸去在苕川,看那千頃的菰和蒲,在秋雨中雜亂地鳴叫。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神仙般的清涼世界和悠閒自在的景象。上闋通過對璚樓、神仙伴侶、虛聲等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高遠神祕的氛圍。下闋具體描述了水閣的清涼、銀河等景色,以及「歸去在苕川」所展現出的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嚮往,最後以菰蒲在秋雨中的情景作結,增添了一份靜謐之美。全詞意境空靈,語言優美,將虛幻與現實巧妙結合,表達了詞人脫俗的心境和對自在生活的追求。

葛郯

宋鎮江丹陽人,徙居吳興,字謙問。葛立方子。高宗二十四年進士。歷官常州通判,擢守臨川。有《信齋詞》。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