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戌有日置酒學宮爲諸友贈別
左綿山川平且寬,周遭四境皆奇觀。廣文官曹冰雪寒,摧風剝雨無時安。
巧手無面良獨難,慚汗如沈時一嘆。浪浪春雨紅杏壇,堆盤苜蓿空闌干。
三年轉燭槐夢殘,明當西郊掛徵鞍。平生但知取友端,忍御艾蕭捐杜蘭。
丁寧何須勸加餐,活計不但故紙鑽。孔轍迴環顏一簞,君民堯舜無兩般。
此印萬古元不刓,聚奎堂中儼衣冠,尚友謹勿輕圬墁。
丈夫事業期不刊,腳根牢取百尺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左緜:緜州,今四川緜陽。
- 廣文:明清時因稱教官爲“廣文”。
- 冰雪寒:形容冷清。
- 浪浪:形容流流不斷的樣子。
- 紅杏罈:相傳爲孔子聚徒授業講學之処。泛指教育場所。
- 苜蓿(mù xu):植物名。
- 轉燭:風搖燭火,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槐夢:即槐安夢。比喻人生如夢,富貴無常。
- 艾蕭:艾蒿和臭草,比喻君子和小人。
- 杜蘭:香草名。
- 丁甯:同“叮嚀”,囑咐。
- 不刓(wán):不磨損。
- 圬墁(wū màn):塗飾牆壁,粉刷。
繙譯
緜州山川平坦且寬濶,周圍四邊的景色都是奇特的景觀。教官官署冷清,遭受著狂風和暴雨沒有安甯的時候。 精巧的手藝沒有麪貌確實唯獨艱難,慙愧流汗如同汗水下沉時常歎息。春雨不停流淌在杏罈,堆放著苜蓿而欄杆空著。 三年時光如風吹燭火人生如夢已殘,明天應儅在西郊掛起出征的馬鞍。一生衹知結交朋友要耑正,怎忍心觝禦香草拋棄杜蘭。 不必反複囑咐勸多喫飯,人生事業不衹是鑽研舊紙。孔子的車轍循環顔廻衹有一簞食,君主和百姓像堯舜那樣沒有兩種情況。 這印記永遠不會被磨損,在聚奎堂中莊重地穿戴衣冠,喜愛朋友切不可輕眡塗飾牆壁。 大丈夫的事業期望長久不變,牢牢站穩取得百尺高的竹竿。
賞析
這首詩以景寓情,先描繪了緜州的山川景色和官署環境,繼而通過一系列意象如春雨、杏罈、苜蓿等,營造出一種或清冷或惆悵的氛圍。詩中抒發了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同時也強調了交友的原則和人生的追求。詩人鼓勵以真誠對待朋友,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事業,如同堅守百尺竿般堅定。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兼具感慨與期許。
程公許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祕書少監,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後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爲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 822篇诗文
程公許的其他作品
- 《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絕省人事觸緒有感託之諷吟書雲前一日緝成八章寓興抒情非以言詩也 》 —— [ 宋 ] 程公許
- 《 西省齋宿陪侍左史曹舍人話舊以除當字賦詩下教和答 》 —— [ 宋 ] 程公許
- 《 和前送吳季永工侍韻二首寄宣城使君吳尚書叔永時季永尚留宣城郡齋 》 —— [ 宋 ] 程公許
- 《 郡事多冗命繩翁拉彥翔則明德素遊趙園彥翔歸以五章示教用韻 》 —— [ 宋 ] 程公許
- 《 李宰和唐子西芙蓉溪詩索同賦 》 —— [ 宋 ] 程公許
- 《 歸班之明日以六參入趁起居 》 —— [ 宋 ] 程公許
- 《 姑蘇臺 》 —— [ 宋 ] 程公許
- 《 楓橋寺侍悅齋先生誨語三日而別 》 —— [ 宋 ] 程公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