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病不赴姚總統席夜聞樂聲因寄

精神疲夜漏,弦管沸秋筵。 想醉黃花下,誰歌翠幕前。 病身空羨酒,愁耳愛聽泉。 月轉羈窗破,蕭蕭照客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夜漏:古代計時器,滴水聲象徵着夜晚流逝。
  • 弦管:指樂器,這裏泛指音樂演奏。
  • 秋筵:秋季的宴會或宴席。
  • 黃花:菊花,此處可能暗指飲酒或秋日景色。
  • 翠幕:綠色的帷幕,代指舞臺或表演場所。
  • 空羨:白白地羨慕,形容不能享受。
  • 愁耳:憂愁的心情,此處指因病不能聆聽音樂而產生的愁緒。
  • 羈窗:旅居者的窗戶,表示詩人身處異鄉。
  • 蕭蕭:形容風聲或落葉聲,此處形容月光下的寂靜。

翻譯

深夜裏精神疲憊,只聽見滴水的夜漏聲和秋夜宴會上的音樂喧鬧。想象自己若無病痛,定會坐在菊花叢中,欣賞舞臺上有人獻唱。病弱的身體只能羨慕別人暢飲美酒,而耳朵卻偏偏喜歡聽那泉水潺潺。月光穿過窗隙,灑在我這羈旅者身上,帶來蕭瑟的涼意,伴我入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因病不能參加姚總統的宴席,夜晚聽到音樂而引發的思緒。詩人以夜漏聲、秋筵音樂反襯自己的孤獨與病痛,通過「想醉黃花下」和「誰歌翠幕前」的想象,表達了對自由生活和藝術享受的嚮往。同時,「病身空羨酒,愁耳愛聽泉」流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愁苦,結尾處的「月轉羈窗破,蕭蕭照客眠」則以寂寥的月色渲染出詩人孤寂的旅人形象,寓情於景,感人至深。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號靜傳。理宗景定間榷茶富池,度宗鹹淳末爲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聖觀爲道士,改名思學,字無益,號老君山人。有《廬山集》、《西湖留詠》。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