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 福唐平蕩海寇宴犒將士席上作

· 曾覿
七閩形勝。鎮南紀會府,山川交映。簫鼓喧天,綺羅盈市,不負四時風景。共喜太平無事,豈料潢池不逞。殄羣醜,看一鼓雷奔,滄溟波靜。 指縱詩書帥,曾到鳳池,密勿陪幾政。暫淹籌幃,催分戰艦,總出智謀先定。想見捷書初上,盡道臣賢主聖。正圖舊,聽重宣丹詔,歸調金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閩:指福建一帶,是古代對福建地區的稱呼 。
  • 南紀:南方地區;紀,指綱紀地區。此處表示福建地區在南方有着重要的地位。
  • 會府:指都會,重要的城市。
  • 綺羅: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這裏借指穿着華麗的人。
  • 潢池:即天潢,是天藏池。這裏用「潢池弄兵」典故,指發動叛亂的人不過是聚集在池塘邊嬉戲的一羣孩子,成不了大事,引申指叛亂。
  • 不逞:指犯法或搗亂的活動,在這裏說那些叛亂者不得志而作亂 。
  • 殄(tiǎn):消滅,滅絕。
  • 滄溟:大海。
  • 指縱:指揮調度。
  • 詩書帥:指有文才謀略,以詩書之道治軍的統帥。這裏形容主帥有儒將風範。
  • 鳳池:即鳳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因爲中書省地近宮禁,鳳凰池經常被用來借指宰相府。
  • 密勿:指機密重要的事務;也作「黽(mǐn)勉」,勤奮努力。這裏有參與機密政務之意。
  • 幾政:指重大的政事。
  • :停留,滯留。
  • 籌幃:即運籌帷幄,指在後方決定作戰策略;這裏指代軍幕。
  • 圖舊:意爲圖謀舊臣、元老,這裏可能指重新重用舊臣元老。
  • 金鼎:古代煮食物的器具。這裏「調金鼎」是比喻宰相治理國家,處理政務。

翻譯

福建地區地勢形勢險要、景色壯美。它是南方重要的都會,山川相互輝映。歡快的簫鼓震天奏響,街市上到處都是穿着華麗的人羣,這裏的四季風光總是那樣迷人。大家本來都爲太平盛世而滿心歡喜,又怎能想到會有叛逆者像在小池塘邊搗亂的頑童一樣發動叛亂呢。當這些叛亂的小丑被消滅,就看到戰鬥時如雷聲般奔騰向前的氣勢,大海也很快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這位善用詩書之道來指揮調度的帥才,曾經出入於宰相府,勤奮地參與各種機密重大的政務。此次只是暫時滯留于軍幕之中,催促調度戰艦,所有的謀略早就心中有數。不難想象勝利的捷報剛一傳來,人人都會稱讚臣子賢能、君主聖明。現在朝廷正準備啓用舊臣元老,等着再次宣讀皇帝的詔書,把功臣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治理國家。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福建的繁華與海寇平定前後的不同景象。上闋先寫福建地區形勝繁華,百姓安居樂業,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之景;「豈料」一轉,引出海寇叛亂,「殄羣醜」則形象地寫出平定叛亂的勝利,「一鼓雷奔,滄溟波靜」氣勢磅礴,將平叛過程的壯烈與戰鬥結束後大海恢復平靜的畫面生動展現。

下闋着重讚揚了主帥的才能和功績。主帥既有文韜武略,又曾參與朝廷重要政務,此次平叛雖暫時身處軍幕,但一切謀略早已佈局好。「捷書初上,臣賢主聖」體現出平叛不僅是主帥之功,也彰顯了朝廷清明。結尾「正圖舊,聽重宣丹詔,歸調金鼎」表達出對戰亂平息後朝廷重用賢才、走向繁榮的期望,也飽含着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既歌頌了平叛勝利和君臣的功績,又對國家穩定發展充滿信心 。整首詞氣勢豪邁,在敘事與頌讚中展現出宏大的格局。

曾覿

宋開封人,字純甫,號海野老農。以父任補官。高宗紹興三十年,爲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權知閣門事。與龍大淵朋比爲奸,恃寵干政,廣收賄賂,權勢頗盛。坐事出爲淮西副總管,徙浙東。乾道中升承宣使、節度使,後除開府儀同三司。用事近二十年,權震中外。有《海野詞》。 ► 107篇诗文